【观】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矮人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2 . 矮子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3 . 悲观失望
悲观:原为佛家语,五观之一。指消极失望。
4 . 悲观厌世
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5 . 悲观主义
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
6 . 北京古观象台
原名“观象台”、“瞻象台”。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观象台之一。在北京建国门南泡子河旁。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兴建。至今留有清制的八件仪象: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仪和玑衡抚辰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 傍观必审
傍观:在旁边观察。在一旁观察,必定明晰、清楚。
8 . 傍观冷眼
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9 . 傍观者清
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
10 . 八观六验
1.国君从八个方面﹑六种途径观察﹑考验人臣的方法。
11 . 白衣观音
1.见"白衣仙人"。
12 . 迟疑观望
指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13 .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傍:通“旁”。指局外人清晰地看待问题,当事人往往会迷惑。
14 . 炳如观火
炳:光明、明亮、显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15 . 炳若观火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16 . 笔筒子眼里观天
1.犹言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17 . 博观约取
广泛地阅览,扼要地选取。
18 . 察言观色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19 . 察言观行
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20 . 察颜观色
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21 . 朝观夕览
朝:早晨。早晨看晚上也看。形容对宝贵的东西爱不释手。
22 . 沉机观变
沉:深藏;机:机智。深藏机智,观察变化。形容头脑里办法多,有随机应变的才能。
23 . 沉几观变
沉:沉着;几:事物变化前的前兆。冷静观察事物,随机应变。
24 . 达观知命
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
25 . 迟徊观望
犹言迟疑观望。
26 . 迟回观望
犹言迟疑观望。
27 . 登封观星台
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世界重要天文遗迹之一。台址在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为元代郭守敬创建。主要用于测量圭表的表影长度,以定季节和回归年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 . 侈人观听
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29 .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30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31 . 大观楼
1.在云南省昆明市西﹐面临滇池。清康熙二十九年建﹐道光八年增修﹐咸丰七年毁于兵火﹐同治八年又重建。楼阁耸峙﹐与太华山隔水相望﹐有揽胜阁﹑涌月亭等胜景﹐今辟为大观公园﹐为游览胜地。
32 . 大观帖
1.汇刻丛帖。十卷。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宋徽宗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蔡京等稍加厘订﹐重新摹勒上石﹐标题皆蔡京手书。刻工精良﹐优于《淳化阁帖》﹐惜拓本流传甚少。
33 . 大观舞
1.南朝梁文舞名。
34 . 东观西望
观:看;望:向远处看。形容四处观望,察看动静。
35 . 东观续史
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36 . 东观之殃
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37 . 道德观念
指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指导作用。
38 . 洞如观火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同“洞若观火”。
39 . 洞若观火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40 . 鹅观草
1.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子带紫色﹐有香气﹐花紫色或绿色。
41 . 返观内视
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42 . 返观内照
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43 . 古文观止
总集名。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十二卷。收录先秦至明代散文、骈文作品二百二十二篇,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44 .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45 . 雇佣观点
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思想而采取的拿一分钱干一分活的消极态度。
46 . 广陵观涛
广陵:县名。在广陵观看长江的波涛。比喻游兴极佳。
47 . 濠梁观鱼
濠:水名;梁:桥梁。在濠水的桥梁上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48 . 濠上观鱼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边上看鱼,对鱼之乐是否可知进行辩论。比喻悠闲自得和超凡脱俗的情趣和精神境界。
49 . 宏观调控
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50 .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的对称。总体的经济现象及其变量和相互关系。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支、货币流通量、经济周期、投资总额、消费量等,均属宏观经济问题。以此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称宏观经济学。
51 . 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52 . 宏观世界
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结构的物质世界。
53 . 活观音
1.比喻美貌的女子。
54 . 镜里观花
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55 . 借镜观形
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56 . 静观默察
不动声色,仔细观察。
57 . 瞭如观火
1.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58 . 客观世界
与“主观世界”相对。哲学上指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59 . 客观事物
1. 特指有别于思想的外界事物。
60 .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一个派别,主张有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精神 ’或‘理’,认为物质世界是这种‘精神 ’或‘理’的体现或产物。
61 . 客观真理
即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真理没有阶级性。
62 . 两观之诛
1.语本汉刘向《上灾异封事》:"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后遂以"两观之诛"喻指为了国家安定而对乱臣贼子所施行的必要的杀戮。
63 . 乐观主义
对世界、社会和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态度和观点。与“悲观主义”相对。认为理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善一定能战胜恶,正义一定能战胜非正义。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主张乐观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的乐观主义是高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革命乐观主义。参见“革命乐观主义”(1235页)。
64 . 立少观多
指略一作为而影响很大。
65 . 燎如观火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样。
66 . 燎若观火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67 . 了如观火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68 . 楼观台
1.道教名观。在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秦岭山麓。相传周康王时,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说经台。该楼一名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宗圣观。宋元曾屡更名,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签》卷一○四。
69 . 旁观袖手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70 . 旁观者清
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71 . 旁观者效应
社会心理学名词。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产生原因主要有: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个人不能确定该怎么做,想看看在场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类似想法,等等。
72 . 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73 . 千手观音
1.见"千手千眼观音"。
74 . 千手千眼观音
1.佛教谓观世音菩萨神通广大,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以示无苦不见,无难不救。寺庙中多见之。语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
75 . 跑马观花
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76 . 徘徊观望
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
77 . 迁延观望
指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78 . 七观帖
1.法帖名。元翰林学士程巨夫致仕南归,翰林侍讲学士袁桷撰《七观》以送之,书画家赵孟俯为之书写。后世作为学习写字的样本,称为"七观帖"。
79 . 气象观测场
观测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的场所。必须建立在空旷平坦的地方,大小通常为25米×25米,场地平整,有草皮覆盖,四周有不高的稀疏栅栏,以保持空气流通。场内仪器布置,高的安置在北面,低的顺次安置在南面,仪器之间应有适当间距。
80 . 日观峰
1. 位于泰山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81 . 日观亭
1. 亭名,在日观峰上。
82 . 穷神观化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神妙,了解事物的变化。
83 . 审美观照
指无为而为的审美方式。“观照”一词原意为注视、沉思、期望。审美中引申为审美把握,即超脱功利、凝神观照的态度。它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主动积极的审美感受,是既有思维又有情感的反映和认识,并由这种认识产生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
84 . 群众观点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具体表现为承认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政党和每个革命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随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的痛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5 . 省方观民
省:察看。观察各地民情风俗。
86 . 省方观俗
省:察看。观察各地民情风俗。
87 . 烧犀观火
比喻洞察事物。
88 . 善观风色,善择时机
风色:指不断发生变化的客观情况。善于观察和掌握不断变化着的各种情况,善于选择有利时机。
89 . 私有观念
1.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下形成的思想意识。
90 . 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91 . 送子观音
1.古代传说能保佑人生子的观音菩萨。
92 . 锁骨观音
1.亦作"鏁骨观音"。 2.指遍体骨节相连的菩萨。
93 . 叹观止
1.见"叹为观止"。
94 . 叹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95 . 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96 . 探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97 . 铁观音
1.一种著名乌龙茶。
98 . 天赋观念
指人生来就有的观念。古希腊柏拉图已有这一思想的萌芽。在近代,笛卡儿明确提出这一观念。它否认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而一直受到唯物主义者的反对。
99 . 通观全局
指通盘筹划。
100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101 . 听其言观其行
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102 . 下马观花
1.见"下马看花"。
103 . 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的对称。个人的、单位的、企业的经济现象及其变量和相互关系。个人、单位或企业的生产、交换、分配、投资等,均属微观经济问题。以此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称微观经济学。
104 . 相机观变
等待时机,观察变化。
105 . 萧观音
辽代诗人。道宗(耶律弘基)皇后。爱好音乐,擅长琵琶,能自制歌词。后被臣下诬陷自尽。有《回心院》、《怀古》等诗作。
106 .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107 . 眼观鼻,鼻观心
1.因害羞﹑惭愧等而低头的样子。 2.谓精神集中,心不旁骛。
108 . 眼观六路
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109 .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110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111 .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112 . 仰观俯察
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113 . 以观后效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114 . 掌上观纹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115 . 鱼篮观音
1.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手持鱼篮。明宋濂有《鱼篮观音像赞》:"序按﹐《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艳女子﹐絜篮粥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岂堪配众夫邪!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其半。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惟马氏子能。女令具礼成昏。入门﹐女即死﹐死即糜烂立尽﹐遽瘗之。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藏观之﹐惟有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自是陕西多诵经者。"
116 . 掌上观文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117 . 贞观之理
1.同"贞观之治"。 2.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
118 . 贞观之治
1.唐太宗即位之后,以亡隋为鉴戒,偃武修文,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纳谏,贞观年间,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119 . 走马观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120 . 坐观成败
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