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伯组词
  4. 【伯】开头能组哪些词

【伯】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祖妣

    1.已故的伯祖母。唐柳宗元有《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

  • 2 . 祖母

    1.父亲的伯母。

  • 3 .

    1.汉梁鸿的字。鸿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 4 . 鸾德耀

    1.汉梁鸿字伯鸾,孟光字德耀。夫妇相敬如宾,贫贱而志不移。旧时作为贤夫妇的典型。 2.用以代称贤夫妇。

  • 5 . 鸾之灶

    1.汉梁鸿字伯鸾。少孤,诣太学受业。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邻舍先炊已,呼伯鸾趁热釜炊,伯鸾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之。见《东观汉记.梁鸿传》。后以"伯鸾之灶"比喻沾他人的光或依附他人。

  • 6 .

    1.晋刘伶的字。伶与阮籍嵇康等六人友好,称竹林七贤。尝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后世以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 7 . 伦七辈

    1.指晋刘伶等竹林七贤。亦借指隐逸之士。

  • 8 . 罗奔尼撒战争

    古代希腊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大城邦集团争夺希腊地区霸权的战争。公元前431年开始。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在陆上占有优势,多次围攻雅典。而雅典则在海上称雄。后斯巴达在波斯帮助下建立海军,击败雅典舰队,迫使雅典于前404年投降。这次战争后,希腊城邦开始走向衰落。

  • 9 . 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共八卷,专门叙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事,止于公元前411年。按编年体记事,取材丰富、叙事严谨客观,为古希腊史学名著。

  • 10 . 落长

    1.见"伯格长"。

  • 11 . 明翰

    英国第二大城市和重工业中心。人口1013万(1983年)。有发达的钢铁、机械、汽车、化学等工业。为世界最大金属加工区之一。金银珠宝首饰制品享有盛名。全国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和运河网的交会点。

  • 12 . 明翰大学

    英国的大学。1909年创建于伯明翰。设有理工、文学、医学及牙科、商业及社会科学、法学、教育等学院。

  • 13 .

    1.伯父的妻子。 2.妇人对夫兄之妻的称呼。 3.对父执之妻或朋友之母的称呼。

  • 14 .

    1.古代地方长官的泛称。语出《礼记.王制》"州有伯"郑玄注:"殷之州长曰伯,虞夏及周皆曰牧。"

  • 15 .

    1.伯父的妻子。

  • 16 .

    1.孔子弟子冉耕的字。《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

  • 17 . 牛灾

    1.喻指患有恶疾。

  • 18 . 牛之疾

    伯牛:人名,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癞疮,那里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

  • 19 .

    1.父亲的伯母。见清梁章巨《称谓录.父之世母叔母》。 2.丈夫的伯母。 3.伯母。

  • 20 .

    1.古代孝子。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为太子,乃谮伯奇,吉甫怒,放伯奇于野。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而见放逐,乃作琴曲《履霜操》以述怀。吉甫感悟,遂求伯奇,射杀后妻。见《初学记》卷二引汉蔡邕《琴操.履霜操》。 2.古代举行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中的神人。

  • 21 .

    1.霸王气象。伯,通"霸"。

  • 22 .

    1.亦作"伯强"。 2.即禺强。古代神话中的风神。《楚辞.天问》:"伯强何处?惠气安在?"唐柳宗元《天对》:"怪弥冥更,伯强乃阳,顺和调度,惠气出行,时届时缩,何有处乡!"一说伯强为疫鬼名,所至伤人。

  • 23 .

    1.见"伯牙琴"。

  • 24 .

    1.晋周顗的字。元帝时为仆射,与王导交情很深。永昌元年,导堂兄江州刺史王敦起兵反,导赴阙待罪。顗在元帝前为导辩护,帝纳其言而导不知。及敦入朝,问导如何处置顗,导不答,敦遂杀顗。后导知顗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见《晋书.周顗传》。后因以"伯仁"代称亡友。

  • 25 .

    1.复姓。战国时楚有伯比仲华。见《通志.氏族一》。

  • 26 .

    1.见"伯图"。

  • 27 .

    1.伯父。

  • 28 .

    1.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纣王时为西方诸侯之长,号西伯,故称。

  • 29 .

    1.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2.旧时对文章﹑品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

  • 30 .

    1.复姓。春秋时有伯常骞。见《庄子.则阳》。《晏子春秋.杂下四》作"柏常骞"。

  • 31 .

    1.复姓。尧时有伯成子高。见《庄子.天地》。 2.见"伯成子高"。

  • 32 . 成子高

    1.唐尧时人。相传尧治天下,他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时,他认为"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就隐居耕种。见《庄子.天地》。亦省称"伯成"。

  • 33 .

    1.晋邓攸的字。

  • 34 . 道无儿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35 . 道之忧

    1.谓无子。

  • 36 .

    1.复姓。金代有伯德窊哥。见《金史.忠义传二.伯德窊哥》。

  • 37 .

    1.谓以伯爵而居甸服。

  • 38 .

    1.古代方言。虎的别称。

  • 39 . 恩施坦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潮。伯恩施坦主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后人们也把它称为修正主义。

  • 40 . 尔尼

    瑞士首都。人口138万(1994年)。环境幽雅,景色秀丽,为国际旅游中心。钟表制造业著称于世,有“世界表都”之称。有图书馆、博物馆、教堂、钟楼等历史建筑。许多国际组织设此。

  • 41 . 妃引

    1.古琴曲名。即《伯姬引》。

  • 42 .

    1.相传为古代孝子伯奇的异母弟。

  • 43 .

    1.百人。泛指多人。伯,通"百"。

  • 44 .

    1.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 2.父亲的哥哥。 3.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大的男子。

  • 45 .

    1.春秋时贤士。 2.汉龙述的字。敦厚廉正,为时人所敬重。

  • 46 . 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47 .

    1.东汉书法家张芝的字。

  • 48 .

    1.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 49 .

    1.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

  • 50 .

    1.孔子的儿子鲤的字。见《孔子家语.本姓解》。《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后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2.汉第五伦的字。伦历官会稽太守﹑蜀郡太守,擢任司空。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后以"伯鱼"代称正直之臣。

  • 51 .

    1.亦作"伯瑜"。 2.汉代人,姓韩。古代有名的孝子。

  • 52 . 俞泣杖

    指孝顺父母。

  • 53 .

    1.见"伯俞"。

  • 54 .

    1.夏禹。

  • 55 . 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56 . 远帖

    1.晋王珣尺牍,五行四十七字,行书。此帖笔法峻拔刚断,意味高古,为晋人妙品。清代列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 57 .

    1. 妻子的伯父。

  • 58 .

    1.伯劳的别名。

  • 59 . 赵氏

    1.古官名。少皞氏时主夏至﹑冬至之官。

  • 60 .

    1.霸者,成霸王之业者。伯,通"霸"。

  • 61 .

    ①兄弟排行的次序:问伯仲,曰最长。借指兄弟: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②比喻不分上下,同等:文列班扬之伯仲|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

  • 62 . 仲间

    1.见"伯仲之间"。

  • 63 . 仲叔季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 64 . 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65 .

    1.霸主。伯,通"霸"。

  • 66 .

    1.古代弟为兄卜葬时,祝辞中对兄长的称呼。 2.伯父。 3.长子。

  • 67 .

    1.大姐。

  • 68 .

    1.父亲的伯父。

  • 69 . 仁由我而死

    伯仁:晋周颙的字。表示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

  • 70 .

    1.宋李公麟的字。好古博学。晩年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擅长书画,尤精传写人物,识者以为顾恺之张僧繇之亚。见《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

  • 71 .

    1.汉胡广的字。

  • 72 .

    1.长兄。 2.长子。 3.伯父。

  • 73 .

    1.诸侯争霸的时代。伯,通"霸"。

  • 74 .

    1.霸业。伯,通"霸"。

  • 75 .

    1.霸主。伯,通"霸"。

  • 76 .

    1.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 2.伯父叔父。

  • 77 .

    1.霸者的权术。伯,通"霸"。

  • 78 .

    1.兄嫂。

  • 79 .

    1.指战国时燕人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招贤,同赴楚,道中遇雨雪,粮少衣薄,势难俱生。伯桃留衣粮与哀,自入空树中死。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遂启树发伯桃之尸厚葬之,亦自尽。见《后汉书.申屠刚传》李贤注引《烈士传》。 2.借指生死与共的朋友。

  • 80 .

    1.谓方伯讨伐有罪的诸侯。

  • 81 .

    1.指汉吴郡富豪皋伯通。 2.借指居停主人。

  • 82 . 通桥

    1.皋桥的别称。在今苏州市阊门内。相传汉皋伯通曾居此桥侧,故名。

  • 83 . 通庑

    1.汉梁鸿与其妻孟光至吴,依附富豪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伯通庑"指简陋的居处。

  • 84 .

    1.亦作"伯啚"。 2.称霸的雄图。伯,通"霸"。

  • 85 .

    1.霸王。霸者的尊称。伯,通"霸"。

  • 86 .

    1.父亲的伯父。见清梁章巨《称谓录.父之世父叔父》。 2.丈夫的伯父。

  • 87 .

    1.将校。

  • 88 .

    1.长兄。

  • 89 . 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90 .

    古代传说人物。春秋时民间琴师。善奏《高山流水》。《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句。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演奏的音乐形象,均为钟子期所理解。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后世传为“知音”佳话。

  • 91 . 牙琴

    1.相传伯牙操琴,琴声高妙,唯钟子期知音。子期死,知音难觅,伯牙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 92 . 牙弦

    1.同"伯牙琴"。

  • 93 .

    1.古酒器名。

  • 94 .

    1.蒙古语。意为富,财物多。

  • 95 .

    1.古贤人。相传为舜七友之一。 2.老子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3.古地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

  • 96 .

    1.霸者的功业。伯,通"霸"。

  • 97 .

    1.相传为颛顼之师。《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帝颛顼师伯夷父。"陈奇猷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柏夷亮父',班固自注云:'颛顼师'。案,柏﹑伯通。伯夷其氏……亮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汉书》。 2.舜的臣子,齐太公的祖先。 3.商末孤竹君长子。

  • 98 . 夷叔齐

    1.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长也;夷,谥。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之弟,齐亦谥也。"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 99 .

    1.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为嬴姓各族的祖先。相传伯益助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见《书.舜典》﹑《孟子.万章上》。 2.晋鼓吹曲名。傅玄制。见《晋书.乐志下》。词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伯益》。

  • 100 .

    1.即伯益。

  • 101 . 格长

    1.亦作"伯落长"。 2.伯,通"陌"。格,通"落"。古代设置在街陌村落的督长。

  • 102 .

    1.父亲的伯父。 2.丈夫的伯父。

  • 103 .

    1.霸者的功业。伯,通"霸"。

  • 104 .

    1.大姑母。

  • 105 .

    1.霸国。伯,通"霸"。指春秋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国。

  • 106 .

    1.蒙古语称鹿为"伯忽"。

  • 107 .

    1.复姓。春秋有伯昏瞀人。见《庄子.列御寇》﹑《列子.黄帝》。

  • 108 .

    1.霸王的业绩。伯,通"霸"。

  • 109 .

    1.春秋鲁宣公之女,宋共公夫人,亦称共姬﹑恭伯姬。共公死后,执节守贞。鲁襄公三十年,宋宫失火,左右劝其躲避,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义而生不如守义而死。"遂被焚死。见《谷梁传.襄公三十年》﹑汉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 2.用以代称贤女。

  • 110 . 姬引

    1.古琴曲名。传说为春秋时宋共公夫人伯姬保母所作。保母悼伯姬因守义而遇火焚之灾,援琴而歌《伯姬引》。见汉蔡邕《琴操.伯姬引》。《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题解》作"伯妃引"。详"伯姬"。

  • 111 .

    1.指兄弟排行里的老大和最小的。 2.兄弟。

  • 112 .

    1.舜臣子伯夷的别称。伯夷姓姜,能明礼仪以佐尧舜,因用以代称名门望族。

  • 113 .

    1.汉蔡邕的字。邕性笃孝。少博学,好辞章,精音律,善鼓琴,工书画。灵帝时拜郎中。董卓征召为祭酒,累迁中郎将。后以卓党死狱中。

  • 114 .

    1.周王朝对异姓诸侯的称呼。 2.母亲的哥哥。

  • 115 .

    1.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位。

  • 116 .

    1.对已故伯父的称呼。

  • 117 .

    1.旧时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维吾尔族特有的官名。以阿奇木伯克为长,伊什罕伯克为副,下设各级伯克,清政府分别加以任命,概称伯克。清昭槤《啸亭杂录.理藩院》:"嘉峪关外回部有十……其旧疆建诸王二﹐咸如蒙古诸藩﹐余则置伯克司之。伯克者﹐回中长吏也﹐各视秩有差。"后亦泛指该地区一般上层人物。

  • 118 .

    1.鸟名。又名鵙或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毛传:"鵙﹐伯劳也。"《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 119 . 劳飞燕

    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 120 .

    相传春秋时人,善相马。后用来比喻发现、培养人材的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无伯乐谁相识。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