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不可乡迩
不可接近。同“不可向迩”。
2 . 八月的乡村
长篇小说。萧军作。1935年发表。人民革命军第五小队队长萧明带领六名从旧军队反叛出来的士兵组成游击小队,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同驻守王家堡子的铁鹰小队会合。游击队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萧明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锻炼。
3 .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4 . 本乡本土
指本地,家乡。
5 . 打乡谈
1.谓说家乡土语。
6 . 都乡侯
1.东汉所封侯国名,在列侯之下,关内侯之上。
7 . 东乡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
8 . 返乡团
1.还乡团。
9 . 饿乡纪程
又名《新俄国游记》。报告文学集。瞿秋白作于1922年。记述1920年10月作者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考察苏俄时的见闻和观感。前半部分叙述作者早年的生活经历,后半部分记述从北京到莫斯科途中的风光、见闻,反映苏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中国最早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
10 . 赶乡邻
1.方言。串门。
11 . 斐然乡风
翩然地闻风归向。
12 . 阜乡舄
1.指仙人的鞋子。
13 . 怀乡之情
怀:怀念;乡: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14 . 回乡偶书
诗篇名。唐代贺知章作。共二首。作者八十六岁辞官回乡时所作,当时他离家乡已有五十余年。前一首写回乡时儿童已不认识他,故“笑问客从何处来”,将久离故乡的悲哀巧妙地藏匿于欢快场景中。后一首用家乡风景依旧来反衬人事变化之多,感慨深沉。
15 . 还乡队
1.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逃亡地主﹑恶霸所组织的反动武装。
16 . 还乡团
解放战争时期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地方反动武装。由从解放区逃亡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主、恶霸等组成。在国民党军队的支持下,对解放区的政权和人民实施反攻倒算。后相继被歼。
17 . 还乡昼锦
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18 . 近乡情怯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19 . 离乡背井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
20 . 离乡背土
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别土”。
21 . 离乡别井
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背井”。
22 . 离乡别土
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背井”。
23 . 离乡调远
1.远离家乡。
24 . 离乡聚
1.离城较远的市集。《后汉书.刘玄传》﹕"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緑林中﹐数月闲至七八千人。"李贤`﹕"离乡聚谓诸乡聚离散﹐去城郭远者。大曰乡﹐小曰聚。"一说地名。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离乡聚。按﹕殿本《考证》万承苍谓离乡聚地名﹐章怀注非。"
25 . 邻里乡党
周制1邻=5家,1里=5邻,1党=500家,1乡=12500家。泛称一乡的人。
26 . 领乡荐
1.谓乡试中举。
27 . 鲈乡亭
1.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宋苏轼有《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因名亭曰三高亭,且更为塑像。后绍兴年间林肇为令,作序江上,更名"鲈乡亭"。
28 . 抛乡离井
离开家乡故土。
29 . 靡然乡风
靡:倒下;乡:同“向”:趋向,向着。形容纷纷趋附、效尤而成风气。
30 . 貊乡鼠壤
旧指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同“貊乡鼠攘”。
31 . 貊乡鼠攘
旧指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32 . 邛乡蒟
1.古代西南邛都地区以产蒟酱著名,故有此称。
33 . 南乡子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 2.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34 . 亲不亲故乡人
比喻同乡人感情亲密。
35 . 萍乡市
在江西省西部,邻接湖南省,浙赣铁路横贯。1949年始设市。人口1452万(1995年)。以产煤著名。安源煤矿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建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名胜古迹有文庙、杨岐寺、孽龙洞。
36 . 偏乡僻壤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37 . 乞乡郡
1.旧时官吏请调往故乡任职。
38 . 穷乡僻壤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39 . 清乡团
1.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用于镇压农村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反革命武装。
40 . 人离乡贱
指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41 . 入乡随俗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42 .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同“入国问俗”。
43 . 三乡诗
1.三乡,地名。在今何地不详。唐会昌时若耶溪有女子随夫西入函关。夫殁,东还,邈然无依,一日过三乡驿,感慨题诗曰:"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旧山。"后和之者多至十人。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王祝》。
44 . 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周立波作。1958-1960年发表。1955年,团县委副书记、共产党员邓秀梅奉命来到偏僻山村清溪乡和农民一起建立合作社,但一些私心较重的老农却不肯入社。邓秀梅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并挫败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合作社赢得了秋季丰收。作品善于运用方言土语,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45 . 蛇乡虎落
1.谓野兽出没的地方。
46 . 尸乡翁
1.指祝鸡翁。
47 . 石乡侯
1.游戏文章中对石砚的戏称。
48 . 他乡故知
故知:老朋友,熟人。在异地遇到老朋友或熟人。
49 . 他乡异县
指远离家乡的外地。
50 . 他乡遇故知
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51 . 题名乡会
1.宋代进士及第,各集同乡于佛寺,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乡会。
52 . 随乡入俗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同“随乡入乡”。
53 . 同乡会
1.中国近代,在通都大邑,同籍贯的人为互相联络而成立的一种组织。
54 . 违乡负俗
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55 . 武断乡曲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56 . 望乡堆
1.犹望乡台。
57 . 望乡馆
1.古馆名。
58 . 望乡台
1.称古人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往住登高或筑台以眺望故乡之处。 2.旧时迷信﹐谓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可登台眺望阳世家中情况。亦借指阴间。
59 . 物离乡贵
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60 . 西乡隆盛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下级武士出身。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并在鸟羽、伏见战役中率军打败幕府军。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7年领导反政府叛乱,兵败自杀。
61 . 武乡试
1.明清两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武科考试。
62 . 湘乡派
1.清曾国藩的文章自成一派,因曾是湖南省湘乡人,故称"湘乡派"。是桐城派的别支。
63 . 心乡往之
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64 . 新乡市
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京广、新焦两铁路交点。1949年设市。人口683万(1995年)。为河南北部的经济和交通中心。名胜古迹有东岳庙、大观圣作碑等。
65 . 学乡谈
1.宋元时期杂艺的一种,以模仿各地方音俗语娱悦观众。
66 . 远乡牌
1.旧时客乡人的墓牌,牌上写明死者姓名履历,以备其家人前来认领。
67 . 鱼肉乡里
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68 . 瘴乡恶土
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69 . 醉乡春
1.词牌名。调见宋秦观《淮海词》。因词中有"春色又添多少"及"醉乡广大人间小"句,故名。又名《添春色》。参阅《词谱》七。 2.曲牌名。
70 . 醉乡侯
1.戏称嗜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