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伏组词
  4. 【伏】在中间组哪些词

【伏】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不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2 . 不

    1.不顺手,不听使。

  • 3 . 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 4 . 赤

    1.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 5 . 此彼起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 6 . 大虫不吃

    1.谓真正的强者不欺已经服输的弱者。

  • 7 . 倒心

    1.谓心甘情愿。

  • 8 . 钓渡挽

    1.指八股文截搭题的作法。截搭题一般分为上下两截。从上截的上文﹐钓出下截﹔下截收处﹐仍落到上截﹐这就叫做钓。扼住上截下截﹐驾奴中间﹐然后从上截过渡到下截﹐这就叫做渡。从下截挽到上截﹐然后再落下文﹐这就叫做挽。这三种笔法﹐都是变形的伏笔﹐因此谓"钓伏渡挽"。

  • 9 . 反吟

    迷信说法,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推算福祸和婚姻成败。旧时用以象征婚姻难成。

  • 10 . 福兮祸所,祸兮福所倚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 11 . 觳觫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 12 . 縠觫

    縠觫:害怕颤抖的样子。十分害怕,浑身颤抖地表示认罪。

  • 13 . 河出

    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 14 . 侯

    1.复姓。北周有侯伏侯龙恩。见《周书.武帝纪上》。

  • 15 . 骥

    1.亦作"骥枥"。亦作"骥伏"。 2.犹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壮志。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16 . 骥盐车

    骥:千里马。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 17 . 鸡鹄卵

    伏:鸟孵卵;鹄:天鹅。鸡孵天鹅的蛋。比喻小才难当重任。

  • 18 . 降龙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 19 . 驹

    1.汉武帝时,魏其侯窦婴与丞相武安侯田蚡不和。一次宴会上,与魏其交好的灌夫冲撞了武安侯,武安侯治之重罪,魏其竭力为之开脱。武帝召群臣问是非,因两人都是外戚,大臣不敢直言。"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因以"驹伏辕"形容畏缩不前,无所作为。

  • 20 . 结缨

    结缨:系好帽子上的带子。系好帽带,以身伏剑。比喻从容就义。

  • 21 . 阑风

    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同“阑风长雨”。

  • 22 . 老骥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 23 . 老骥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 24 . 陵母

    1.王陵为汉将。项羽取陵母﹐欲以招陵。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儿﹐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志﹐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后陵卒从汉王定天下﹐封为安国侯。事见《汉书.王陵传》。

  • 25 . 埋

    1.埋伏者所控制的范围。

  • 26 . 鸟兽穷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 27 . 南吕·一枝花·不

    套曲篇名。元代关汉卿作。曲中用诙谐、夸张的语言,描写作者的浪漫生活和多才多艺,表明决不与黑暗现实妥协的决心。作者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显示了狂放高傲的个性。

  • 28 . 潜

    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各种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不一,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可短至数小时,而麻风病可长达数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确定留验和检疫期限,判定传染源,了解流行特性,并在适当的时间安排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 29 . 潜龙

    藏在深渊中的蛟龙,伏于丛莽中的猛虎。比喻未被使用的人才。

  • 30 . 潜深

    潜:隐匿;隩:河岸弯曲的地方。形容潜藏深处,不出头露面。

  • 31 . 锁

    1.桅舱前面的船板。可以启动﹐板下小舱可收藏东西。

  • 32 . 俟

    1.复姓。《魏书.官氏志》:"俟伏斤氏,后改为俟氏。"一说,后改为斤氏。参阅《通志.氏族五》。

  • 33 . 岁时

    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

  • 34 . 一

    1.一昼夜。

  • 35 . 雉鼠窜

    指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 36 . 擿发奸

    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

  • 37 . 擿发隐

    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 38 . 昼夜动

    白天埋伏,夜晚活动。

  • 39 . 昼夜行

    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

  • 40 . 昼夜游

    犹昼伏夜动。

  • 41 . 做小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 42 . 走无地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