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可以一个没有,也不可以有第二个。指独一无二。
2 .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
3 . 百二
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 2.犹言一百挂零。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4 . 百无一二
一百个中找不出一两个。指某一类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极少。
5 . 棒老二
1.方言。土匪。
6 . 本二
1.和尚未出家时的妻子。又称故二。本谓故旧,二谓配偶。
7 . 谗二
1.见"谗贰"。
8 . 不管一二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9 . 朝三暮二
比喻主意多变。
10 . 成三破二
1.旧时买卖房产,中间人所得报酬为卖价的百分之五,按买主三成,卖主二成的比例收取。
11 . 不二
1.没有两样;相同。 2.不变心,专一。 3.犹无双。
12 . 臣一主二
1.古谚。谓臣一身可择主而仕。
13 . 储二
1.见"储贰"。
14 . 尺二
1.一尺二寸。 2.见"尺二寸牍"。
15 . 的一确二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16 . 得二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系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孔颖达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春秋鲁大夫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
17 . 第二
1.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18 . 杜二
1.唐杜甫。甫排行第二,故称。唐李白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19 . 丁一卯二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20 . 丁一确二
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21 .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22 . 二百二
汞溴红的通称。也叫二百二十。
23 . 点一点二
1.犹数一数二。
24 . 凡圣不二
佛家语。指凡人与圣人虽然有所区别,但本性是一样的。
25 . 店小二
饭馆、酒馆、客店中接待顾客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
26 . 封二
书刊中指封面 ③的背面。
27 . 副二
1.见"副贰"。
28 . 贵贱无二
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29 . 故二
1.佛教语。谓僧人出家前的旧妻。
30 . 沟口健二
日本电影导演。1920年从影。一生执导《雾码头》、《浪花悲歌》、《残菊物语》等影片近八十部。其中《西鹤一代女》和《雨月物语》,分别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银狮奖。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日本电影史上产生重大影响。
31 . 功一美二
功:细线。做一方面的事情却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32 . 怀二
1.见"怀贰"。
33 . 划一不二
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34 . 回二
1.改志,二心。指改嫁。
35 . 见其一未见其二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36 . 肩二
1.枪的隐语。
37 . 加二
1.犹二成。 2.方言。更加;加倍。
38 . 九二
1.《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易.干》:"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孔颖达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后因以"九二"喻君德广被。
39 . 金钗十二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40 . 君命无二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41 . 李十二
1.唐诗人李白的别称。唐杜甫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唐贾至有《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诗。
42 . 连三接二
犹言接连不断。
43 . 连一不二
1.接连不断。
44 . 连一接二
1.谓接连不断。
45 . 连一连二
1.见"连一接二"。
46 . 连二
1.指两物相连。 2.纸之一种。
47 . 略知一二
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48 . 马八二
1.见"马八儿"。
49 . 莫二
1.没有第二个;无比。
50 . 七十二
1.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
51 . 秦关百二
由于地形优越,占据关中的人可以以少胜多。比喻地势险要。
52 . 三二
1.约计之词。常用于表示较少的数量。
53 . 三分天下有其二
泛指势力强大。
54 .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55 . 三月二
1.农历三月二日。亦指上巳节。
56 . 三占从二
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57 . 十二
1.十分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58 . 矢心不二
立誓无二心。
59 . 矢忠不二
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
60 . 矢死不二
发誓宁死不变。同“矢死无贰”。
61 . 死生不二
在什么情况下都一样,至死不变。指友谊的真挚、忠诚。
62 . 市贾不二
买卖不二价。比喻不作假不欺骗人。
63 . 市价不二
同一种货物,不卖两种价钱。
64 . 誓死不二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65 . 数一数二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66 . 说一不二
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67 .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68 . 体二
1.谓效法颜渊﹑冉有。泛指效法圣贤。
69 . 苏二
1.指苏轼。
70 . 头一无二
唯一,只有一个。
71 .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72 . 无二
1.谓没有异心。 2.独一无二。 3.没有两样,相同。
73 . 小二
1.见"小二哥"。
74 . 一是一,二是二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75 . 巽二
1.古时传说中的风神名。《易·说卦》有"巽为本,为风"之说,故借巽为名。
76 . 选一选二
1.犹言数一数二。谓出类拔萃。
77 . 一分为二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78 . 幺二
1.亦作"么二"。 2.骨牌名。旧时妓院中妓女有长三﹑幺二的等级名称,幺二是次一等的妓女。 3.贬称次等的。
79 . 一则一,二则二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80 . 一二
1.一两个。表示少数。 2.一一;逐一。 3.犹次第。 4.少许。 5.犹言一两手。指耍弄的手法。
81 . 疑二
1.见"疑贰"。
82 . 扬一益二
1.唐时谓天下之盛,扬州第一而益州次之。益州,在蜀地。
83 . 一般无二
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
84 . 一家无二
指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85 . 一心无二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86 . 元二
1.元年二年。 2.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后因以指灾年,厄运。
87 . 有死无二
表示意志坚定,虽死不变。
88 . 再二
1.第二次,再次。
89 .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1.有什么说什么。形容说话诚实。
90 . 有一无二
只有一个,不会有第二个。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91 . 曾无与二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92 . 之死靡二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93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94 .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95 . 知其一未睹其二
1.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96 . 知其一未知其二
1.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97 . 丈二
1.数量词。十进制的度量衡往往将量词前置表示整数量,数词后置表示分数量。丈二,为一丈二尺。
98 . 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99 . 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100 . 知一而不知二
1.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101 . 至死不二
1.到死也不改变。
102 . 足尺加二
比喻过分、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