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百两
1.古时车凡两轮﹐故以两计数。百两﹐即百辆车。特指结婚时所用的车辆。亦泛言车辆多。 2.借指出嫁。
2 .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3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4 . 半两
1.古代钱币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汉初所铸的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仍称半两。
5 . 并世无两
犹举世无双。
6 . 参两
1.指天与地。语本《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7 . 螭魅罔两
螭:通“魑”,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妖精。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8 . 称斤掂两
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
9 . 称斤约两
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
10 . 称斤注两
形容只注重小节而没有气势。
11 . 车两
1.见"车辆"。
12 . 魑魅罔两
传说中山林中的妖怪。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13 . 秤斤注两
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
14 . 掂斤播两
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15 . 掂斤估两
犹言掂斤播两。
16 . 掂斤抹两
犹言掂斤播两。
17 . 储两
1.即储贰。太子。
18 . 弹斤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
19 . 弹筋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
20 . 大两
1.隋唐时以三两为一大两。 2.今市制十两为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因称今市制的两为大两。
21 . 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22 . 此地无银三十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23 . 徂两
1.行进的车辆。两,"辆"的古字。
24 . 到三不着两
1.谓说话做事不仔细﹑不踏实。
25 . 顶头银两
1.旧指顶承胥吏等职所需的银两。
26 . 道三不着两
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27 . 颠斤播两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28 . 分三别两
详细分说;清楚,明白。同“分星擘两”。
29 . 分两
1.一分一两。谓分量,轻重。
30 . 分斤掰两
比喻过分计较。
31 . 分斤拨两
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32 . 分斤较两
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
33 . 分金掰两
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34 . 分星掰两
一点一滴,详详细细。
35 . 分星拨两
犹言斤斤计较。
36 . 分星擘两
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37 . 分星劈两
指详细分说。
38 . 兼两
1.不止一辆车。两﹐车辆。
39 . 假两
1.南朝齐末年的一种服饰。
40 . 斤两
分量,多用于比喻:他的话很有~。
41 . 九两
1.指《周礼》中诸侯联缀万民,不使其离散的九项政治措施。
42 . 旷古无两
旷古:自古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没有第二个。形容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43 . 两两
1.成双成对。 2.犹言稀稀落落。
44 . 明两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本谓《离》卦离下离上,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后以"明两"指太阳。 2.借指帝王或太子。
45 . 没斤没两
没有大小、份量。指人做事不分轻重。
46 . 平两
1.即平露。
47 . 拈斤播两
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48 . 旗扁银两
1.清制﹐发给新中式举人﹑进士树旗立匾于宅门的银两。
49 . 乞两
1.亦作"乞良"。 2.犹悲痛,凄凉。
50 . 三头不辨两
1.形容糊涂人不明事理。
51 .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52 . 缺斤短两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53 . 三两
1.约数,表示少量。
54 . 市两
1.市制重量单位。一市两等于十分之一市斤,旧制等于十六分之一市斤,通称两。
55 . 罔两
1.亦作"罔阆"。 2.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 3.喻凶恶的坏人。 4.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 5.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56 . 五两
1.谓两只配成一双。 2.犹言五匹。 3.五兵技巧。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5.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57 . 无两
1.独一无二。
58 . 魏两
1.魏太子。亦特指曹丕。两,贰;副。
59 . 严两
1.装饰华丽的车辆。两,"辆"的古字。
60 . 小两
1.隋唐衡名。隋唐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铢为一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 2.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61 . 一两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 3.犹一双。 4.指少数。
62 . 英两
1.简作"唡",也叫"盎斯"。英美制重量单位。1英两即1盎斯,合十六分之一磅。
63 . 有斤两
1.有分量。谓受人尊重﹐说话做事有权威性。
64 . 银两
1.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清末有实银两和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有一定的含银量﹐并无实物。
65 . 争斤论两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66 . 征两
1.即征车。两,"辆"的古字。
67 . 铢两
1.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 2.比喻微小。 3.借指微小之物。 4.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 5.谓分出轻重。喻品评。
68 . 着三不着两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69 . 作两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两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本《易》"继明"之意,称太子为"作两"。言能继天子而明照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