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佛组词
  4. 【佛】结尾能组哪些词

【佛】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呗

    1.诵经礼佛。

  • 2 . 阿弥陀

    佛教语,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 3 . 阿弥陀

    梵文amitbhabuddha的音译。佛名。居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宗所尊奉的主佛。《阿弥陀经》说,只要念此佛名号,深信无疑,死后就能被接引往生净土。故亦称“无量寿佛”、“接引佛”。密教称之为“甘露王”。后世所说的“念佛”,多指念其名号。佛殿中,塑像常与释迦、药师二佛并坐,称三尊。

  • 4 . 辟

    1.斥佛教,驳佛理。

  • 5 . 报身

    1.见"报身"。

  • 6 . 报

    1.见"报身"。

  • 7 . 辟支

    1.佛教语。梵语辟支迦佛陀的略称。三乘中的中乘圣者。因其观十二因缘法而得道﹐故亦意译为"缘觉"﹔因其身出无佛之世﹐潜修独悟﹐又意译为"独觉"。

  • 8 . 长斋礼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9 . 长斋绣

    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10 . 成

    1.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 11 . 道

    1.道教与佛教的合称。

  • 12 . 得

    1.成佛。

  • 13 . 大雄

    1.称释迦牟尼。

  • 14 . 顶

    1.佛教语。谓顶礼拜佛。

  • 15 . 放下屠刀,立便成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

  • 16 . 放下屠刀,立地成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17 . 仿

    ①似乎;好像:他干起活来~不知道什么是疲倦。 ②像;类似: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

  • 18 . 番

    1.旧时对外国银元的俗称。主要指有人头像的西班牙"本洋"。

  • 19 .

    1.南北朝时,夏主赫连勃勃,南朝称其为佛佛。见《宋书.索虏传》。

  • 20 . 护身

    1.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

  • 21 . 灌

    1.佛教的一种仪式。又称浴佛。用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举行这种仪式。

  • 22 . 供

    1.以花果时馐等列置佛前以祭祀。

  • 23 . 古

    1.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 2.佛教语。指过去的佛。

  • 24 . 过去

    1.指已往的佛。

  • 25 . 后

    1.后来出世之佛。谓弥陀佛。

  • 26 . 和

    1.拜佛。和,和南。佛门称稽首﹑敬礼为和南。

  • 27 . 活

    ①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②旧小说中称济世救人的僧人。

  • 28 . 即心即

    1.亦作"即心是佛"。 2.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 29 . 即心是

    佛教禅宗认为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悟道成佛。

  • 30 . 见性成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 31 . 见在

    1.现在佛。三世佛之一。亦用作调侃语。

  • 32 . 贾岛

    1.对唐贾岛的仰慕之称。

  • 33 . 借花献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 34 . 乐山大

    在四川省乐山市东南凌云山前,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河相汇处。建于公元713-803年。弥勒佛像高71米,为世界最大的佛像。附近有凌云寺、灵宝塔、东坡楼、乌尤寺、麻浩岩墓等古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5 . 礼

    拜佛:烧香~。

  • 36 . 老

    1.指道教与佛教。 2.特指清慈禧太后。

  • 37 . 空王

    1.佛教语。过去世千佛之一。

  • 38 . 立地成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 39 . 弥勒

    佛教大乘菩萨。《弥勒下生经》说他将从兜率天下凡,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中国寺庙里供奉的弥勒佛像,袒胸露肚,圆脸长耳,笑口常开。这个形象来源于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契此,传说他是弥勒的化身。

  • 40 . 木

    1.木雕的佛像。

  • 41 . 念

    1.佛教修行方法的一类,约分称名念佛﹑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三种。一般指前一种,即口诵"阿弥陀佛"或"南无(nāmó)阿弥陀佛"。 2.用以表示感谢佛的保佑。

  • 42 . 七

    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 43 . 南无阿弥陀

    1.佛教净土宗的"六字洪名",意为"归命无量光觉"或"归命无量寿佛"。净土宗以持名念佛为主要修行方法,谓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命终往生西方净土。

  • 44 . 泥

    1.泥塑的佛像。

  • 45 . 泥劝土

    比喻同病相怜,相互劝慰。也比喻顾不了自己,还要劝慰别人。

  • 46 . 佞

    1.谄媚佛;讨好于佛。后以为迷信佛教之称。

  • 47 . 青灯古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 48 . 乞

    1.复姓。北魏有乞佛成龙。见《魏书》。

  • 49 . 求神拜

    礼拜神仙,请求保佑。

  • 50 . 遶

    1.环绕着佛或佛像兜圈子。佛教以此表示对佛的敬信之情。

  • 51 . 燃灯

    1.梵语的意译。过去世诸佛之一。佛经说他生时周身光明如灯,故名。

  • 52 . 三世

    1.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

  • 53 . 如来

    1. 佛祖释伽牟尼。如来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启示真理的人。如: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红楼梦》。

  • 54 . 诗

    1.指唐代诗人王维。 2.指清代诗人袁枚。 3.指清代诗人吴嵩梁。

  • 55 . 设

    1.谓做佛事。

  • 56 . 神

    1.神和佛。 2.指喇嘛教中的活佛。

  • 57 . 生

    1.活佛。 2.用以喻有恩德的官吏。

  • 58 . 睡

    1.即卧佛。

  • 59 . 赕

    1.傣族向庙宇奉献财物以求消灾赐福的一种祈神仪式。

  • 60 . 送

    1.僧人做佛事超度亡灵时,要发牒请佛,献斋上供,事毕,化纸把佛送走,谓之"送佛"。

  • 61 . 賧

    1. 为求佛祖赐福弭灾,我国某些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向佛寺捐献财物。

  • 62 . 叹

    1.谓佛教僧徒以偈文赞唱佛德。

  • 63 . 万家生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64 . 威音王

    1.劫初之佛。

  • 65 . 无量

    1.见"无量寿佛"。

  • 66 . 无量寿

    1.阿弥陀佛的意译。西方净土的教主,佛教净土宗的信仰对象。

  • 67 . 悟

    1.了悟佛理。

  • 68 . 仙

    1.指道教与佛教。

  • 69 . 心

    1.佛教语。心中之佛。 2.佛教语。心与佛。

  • 70 . 绣

    1.用彩色丝线绣成的佛像。

  • 71 . 盐水

    1.以达赖或高僧棺内渗出的盐水和黄土做成的小佛像。

  • 72 . 学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 73 . 一切诸

    1.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

  • 74 . 依

    1.皈依佛门。

  • 75 . 玉

    1.玉制的佛像。

  • 76 . 浴

    1.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用拌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谓"浴佛"。亦称"灌佛"。

  • 77 . 赞

    1.讽诵佛经﹔赞颂佛法。

  • 78 . 转

    1.谓诵读佛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