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京八寸
1.流行于北京的一种长约八寸的旱烟袋管。
2 . 京白梨
北京地区产的白梨。果实皮薄,肉厚,味甜多汁,香味浓郁。
3 . 京包铁路
从北京经山西大同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长828千米。1923年1月全线通车。曾名京绥、平绥铁路。西接包兰线,为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大动脉。
4 . 京报
①古代对邸报的一种称谓。 ②1918年10月由邵飘萍在北京创办。因支持群众爱国运动,两次被查封,邵也被军阀政府以“宣传赤化”罪杀害。1928年6月在邵妻汤修慧主持下恢复出版,1937年7月终刊。该报副刊《莽原》(鲁迅主编)等很有影响。
5 . 京报连登黄甲
1.科举考试录取喜报上的套语。意谓会试﹑殿试连捷的喜报就要送到。因殿试榜文写在黄纸上,故称黄甲。
6 . 京报人
1.谓从京城来的向科举中试或升官者报喜的人。
7 . 京本
1.指京刻本图书,区别于蜀本﹑杭本﹑闽本等。
8 . 京本通俗小说
话本小说选集。编者不详。收录七篇作品,即《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然有学者以为此书系抄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窜易词句,改题篇目,乃缪荃孙伪造。
9 . 京菜
1. 北方风味的菜肴。
10 . 京仓
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11 . 京仓大使
1. 主管首都粮食储备的官员。如:官京仓大使。——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12 . 京曹
1.清代称朝廷各部衙门司官以下的属官。
13 . 京察
1.明清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
14 . 京朝
1.朝廷,中央政府。
15 . 京朝官
1.宋代京官和升朝官的合称。
16 . 京尘
1.见"京洛尘"。
17 . 京承铁路
从北京到河北承德。长286千米。1959年筑成。东接锦承线至辽宁锦州,与东北地区铁路网连接。为京哈铁路的辅助运输线。
18 . 京城
指国都。
19 . 京城氏
1. 姓京城的。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列子·汤问》。
20 . 京储
1.谓京仓的储备粮食。
21 . 京邸
1.京都的邸舍。
22 . 京坻
1.《诗.小雅.甫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谓谷米堆积如山。后因以"京坻"形容丰收。
23 . 京甸
1.京都周围附近地区。
24 . 京东大鼓
1. 中国曲艺的一种。源于北京以东香河、宝坻等地农民所唱的“地头调”,唱腔质朴,演员自击鼓、板站唱,另有三弦、扬琴伴奏。
25 . 京都
京城。
26 . 京都八景
1.指北京的八大名胜:蓟门烟树﹑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阴﹑玉泉垂虹﹑西山霁雪﹑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亦称"燕京八景"。或合"南囿秋风"﹑"东郊时雨"而为"京都十景"。
27 . 京都大学
日本的综合性国立大学。1897年创建于东京。初名京都帝国大学,1947年改现名。设有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药学、文学、法学、经济、教育、基础课十个学院。
28 . 京都十景
1.见"京都八景"。
29 . 京二胡
胡琴的一种,和二胡相似,音响介于京胡二胡之间,用于京剧伴奏等。也叫嗡子。
30 . 京坊
1.京城的里巷。
31 . 京房术
1.汉京房好讲阴阳灾异,后世因把占卜星相等方术称为"京房术"。
32 . 京蚨
1.犹京钱。
33 . 京府
1.京都地区。
34 . 京辅
1.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35 . 京垓
1.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
36 . 京歌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设在瑞金,当地人民把瑞金改为瑞京,把这里的山歌叫做京歌。
37 . 京毂
1.犹京辇。
38 . 京关
1.京都。
39 . 京观
1.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40 . 京官
旧时称在京城供职的官员。
41 . 京广铁路
从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到广州。途经冀、豫、鄂、湘、粤五省。长2302千米。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原京汉、粤汉两铁路接轨后改今名。已建成复线。郑州-武汉段和衡阳-广州段已实现电气化。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全国铁路网的纵轴,客货运最繁忙的干线之一。
42 . 京国
1.京城;国都。
43 . 京哈铁路
从北京经天津、河北秦皇岛、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到黑龙江哈尔滨。全长1388千米。其中北京至沈阳段也称京沈铁路,沈阳至哈尔滨段与哈大铁路并轨。是联接东北铁路网和关内铁路网的最主要通道,中国客货运最为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44 . 京汉铁路
从北京到湖北汉口。1906年全线通车。1927-1949年间曾称平汉铁路。现为京广铁路北段。
45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亦称“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阻挠和破坏。4日,京汉铁路沿线三万多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派军队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先后惨遭杀害。此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46 . 京杭运河
通称“大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千米。公元前486年,春秋末期的吴国在今苏北境内开凿连接江、淮的邗沟。7世纪初隋代扩展成以洛阳为中心,南至杭州、北至今北京的运河系统。13世纪末元代建成直接连结京、杭的运河航线。历史上为南粮北运要道,对中国东部地区南北的经济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47 . 京胡
胡琴的一种,形状跟二胡相似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48 . 京沪铁路
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苏州到上海。途经津、冀、鲁、皖、苏等省市。长1460千米。由京哈铁路京津(西站)段、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联接而成。已建成复线。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客货运最繁忙的干线之一。
49 . 京花
1.指重瓣牡丹。
50 . 京花子
1.指京城的地痞流氓。 2.犹京报人。
51 . 京华
首都:誉满~。
52 . 京兆鸟
1.画眉鸟的别名。
53 . 京兆尹
1.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三辅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之间,下辖十二县。后因以称京都。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2.官名。汉代管辖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后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
54 . 京镇
1.即京口。
55 . 京直
1."惊蛰"的省写。"惊"又作"惊",省左旁"忄"作京;"蛰"﹑"直"音近。
56 . 京职
1.在京师所任的官职。
57 . 京沚
1.高洲。
58 . 京峙
1.高丘。
59 . 京秩
1.京官。
60 . 京中
1. 京城里,此指北京。如:京中有善口技者。——《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61 . 京冢
1.犹京观。
62 . 京周
1.犹周京。
63 . 京族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 ②越南人数最多的民族。
64 . 京话
1.指北京话。
65 . 京畿
〈书〉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66 . 京江
1.指长江流经今江苏镇江市北的一段。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
67 . 京解之才
京解:科举时代的进士和举人。旧指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
68 . 京津塘高速公路
从北京经天津市区北侧到塘沽以东的天津新港。长143千米。1993年全线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市的高速公路。
69 . 京京
1.忧愁不绝貌。
70 . 京九铁路
从北京到深圳,连接九龙。途经冀、鲁、豫、皖、鄂、赣、粤等省。全长2381千米。另有霸州至天津和麻城至武汉联络线。预留电气化条件,其中向塘(南昌南面)以北按复线设计。1995年底筑成,是中国纵贯南北的铁路大动脉。
71 . 京局
1.宋时指中央机构各部门,又称百司。 2.指清代铸钱机构宝泉局及宝源局。
72 . 京剧
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即京剧。也叫京戏。
73 . 京控
1.清代官民有冤屈,经地方最高级官署审判仍不能解决时,可赴京向都察院及步军统领衙门控诉,谓之"京控"。
74 . 京口
1.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75 . 京口酒
1.《晋书.郗超传》:"时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后用为名酒的典实。
76 . 京里
1.犹京都。
77 . 京陵
1.高丘大阜。 2.指皇陵。
78 . 京洛
1.亦作"京雒"。 2.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3.泛指国都。
79 . 京洛尘
1.亦作"京雒尘"。 2.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80 . 京雒
1.见"京洛"。
81 . 京雒尘
1.见"京洛尘"。
82 . 京门
1.国门。指国都。
83 . 京牧
1.即司隶校尉。汉武帝时始置,负责京师一带的治安,相当于州刺史。魏晋以后司隶校尉所辖区域改州,称"司州"。
84 . 京辇
1.指国都。
85 . 京派
京剧的一个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86 . 京片子
1.指北京话。片,也写作"撇"。
87 . 京瓶
1.经瓶。盛酒的大瓶。
88 . 京圻
1.犹京畿。
89 . 京钱
1.京都所铸的钱。 2.旧时北京通行的钱。
90 . 京腔
指北京语音。
91 . 京秦铁路
从北京到秦皇岛。长299千米。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之一。1983年通车,并已电气化。
92 . 京卿
1.对京堂的尊称。
93 . 京丘
1.京观。
94 . 京阙
1.指皇宫。亦借指京城。
95 . 京囷
1.粮仓。
96 . 京沈铁路
从北京经天津到辽宁沈阳。长859千米。分段筑成。其中1881年兴建的唐胥(唐山矿区至胥各庄)段长10千米,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初名京奉铁路,1928年改北宁铁路。1949年后改今名。现与沈哈铁路合称京哈铁路。
97 . 京省
1.古代中央各部的统称。
98 . 京师
〈书〉首都。
99 . 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创立于北京。为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初时仅办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两堂,与旧时书院无异。1900年停办。1902年复校,设预备科(分政、艺两科)、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1903年增设进士科、译学馆(同文馆归入后改办)及医学实业馆。1907年又增设博物品实习科。1910年正式开办分科大学,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100 . 京氏学
1.西汉京房创立的今文《易》学。京房曾学《易》于孟喜的门人焦延寿,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今存《京氏易传》三卷。
101 . 京市
1.国都,京城。 2.国都的交易市场。
102 . 京式大帽
1.清末京官所戴的一种窄檐儿的礼帽。
103 . 京室
1.谓王室。
104 . 京台
1.战国时楚国的高台。《战国策.楚策四》:"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鲍彪注:"京﹐高也。"一说为台名﹐吴师道补正:"或台名。"
105 . 京堂
1.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106 . 京挺
1.茶名。
107 . 京通铁路
从北京市昌平到内蒙古通辽。长836千米。1977年筑成。沟通华北和东北铁路网的干线之一。
108 . 京闱
1.谓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109 . 京味
(~儿)北京风味;北京地方特色:~小吃 ㄧ~十足的电视剧。
110 . 京戏
京剧。
111 . 京夏
1.犹华夏,谓全国。
112 . 京县
1.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
113 . 京相
1.复姓。晋有京相璠。着《春秋土地名》三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一》。
114 . 京饷
1.清代各省向朝廷上交的饷项。
115 . 京削
1.宋代制度,高﹑中级官员每年可向朝廷荐举选人,经过磨勘改为京官。荐举选人改为京官有名额限制,一个名额称一"京削"。
116 . 京学
1.京师的太学。
117 . 京样
1.华美;入时。
118 . 京邑
1.京都。
119 . 京音大鼓
1.见"京韵大鼓"。
120 . 京尹
1.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