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在中间组哪些词
- 1 . 百叶仙人- 1.牡丹名种之一。 
- 2 . 八仙过海-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 3 .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4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5 . 八仙桌- 汉族的民间传统桌子。桌面正方形,四条腿,用硬木制成。可坐八人。相传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善饮酒,被称为“酒中八仙”,桌名因此而来。用于吃饭、摆放祭品、玩棋牌等。 
- 6 . 半仙戏- 1.秋千戏。详"半仙"。 
- 7 . 白衣仙人- 1.指观世音菩萨。因常着白衣﹑坐白莲中﹐故称。 
- 8 . 北烛仙人- 1.仙人名。 
- 9 . 赤脚仙人- 1.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姓李。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一载:仁宗母李后,曾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后召幸有娠而生仁宗。仁宗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常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道者李君也。按,宋代统治者崇奉道教,后人因以附会。亦称"赤脚大仙"。 
- 10 . 道骨仙风- 指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 11 . 葛仙米- 1. 生在潮湿处的一种蓝藻类植物。植物体由球形的单细胞连成串珠状的细丝, 外面包着一层胶质物, 湿时蓝绿色,干时灰色。可食, 又可入药, 有解热, 祛痰等作用。 
- 12 . 洞仙词- 1.即洞仙歌。详"洞仙歌"。 
- 13 . 洞仙歌-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洞仙词》﹑《洞中仙》﹑《羽仙歌》等。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收此调二首,字句格律与宋词异。宋词有令词﹑慢词两体。令词有八十三字或九十三字等,慢词有一百十八字或一百二十六字等,均双调,仄韵。参阅《词谱》卷二十。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正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14 . 飞仙盖- 1.五采丝缕结成的伞盖。 
- 15 . 二仙传道- 两位神仙一起传授道法。比喻两从秘密地配合做成某件事。 
- 16 . 法曲献仙音- 1.词牌名。本为唐代法曲。宋柳永﹑姜夔﹑周邦彦等有《法曲献仙音》词。双调,自八十七字至九十二字不等,共有六体。参阅《词谱》卷二二。此调异名有宋周密《献仙音》及姜夔《越女镜心》。 
- 17 . 凤仙花-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夏季开花﹐花二三朵同生叶腋,花色不一。红色花瓣可染指甲﹐俗称指甲花或指甲草。果实椭圆形,种子﹑根﹑茎均可入药。 
- 18 . 广寒仙子- 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 19 . 鹤山仙人- 1.《南齐书.州郡志下》:"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后因称仙人子安为鹤山仙人。 
- 20 . 禾花仙女- 1.岭南民间祀的稻谷神。 
- 21 . 何仙姑- 1.传说中的女仙人。八仙之一。后世又加附会敷演,谓为零陵人,采茶山中,为吕洞宾所度,成为吕洞宾弟子。见《续道藏.吕祖志》。 
- 22 . 黄鹤仙人- 1.指仙人子安,传说曾乘黄鹤经过黄鹤楼。见《南齐书.州郡志下》。一说﹐指三国蜀费祎,他在黄鹤楼乘鹤登仙。见《太平寰宇记》卷一一二。 
- 23 . 金铜仙人- 1.金铜铸造的仙人像。(1)指汉武帝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清孙枝蔚《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来得失何事无,金铜仙人来魏都。"(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唐李善注:"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 24 . 集仙殿- 1.唐宫殿名。开元十三年改名集贤殿。 
- 25 . 酒仙翁- 1.唐代诗人李白酷喜饮酒,自号"酒仙翁"。 
- 26 . 金华仙伯- 1.宋黄庭坚的别称。 
- 27 . 李郭仙舟- 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 28 . 九疑仙人- 1.绿萼梅的别名。 
- 29 . 老仙长- 1.对道士的敬称。 
- 30 . 九天仙女- 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绝色美女。 
- 31 . 烂柯仙客- 1.围棋白子的别称。 
- 32 . 六仙桌- 1.一种较八仙桌小﹑较四仙桌大的方桌。 
- 33 . 刘仙掌- 1.唐代诗人刘象的美称。 
- 34 . 凌波仙子- 1.水仙花的别称。 
- 35 . 龙仙芝- 1.亦称"龙仙"。 2.灵草名。五芝之一。 
- 36 . 留仙裙- 1.有绉褶的裙,类似今之百褶裙。据汉伶玄《赵飞燕外传》载:成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令无方持后裙。风止,裙为之绉。"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留仙裙'"。 
- 37 . 南极仙翁- 1.神话故事中的仙人。 2.菊花名。参阅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 
- 38 . 吕仙翁- 1.亦省作"吕仙"。 2.指传说中的仙人吕洞宾。 
- 39 . 梅仙洞- 1.地名。在安徽省舒城县梅山上。传说为汉梅福隐处之一。 
- 40 . 木鹤仙人- 1.木雕的骑鹤仙人。古代大赦仪式中用于捧诏书。 
- 41 . 泼墨仙人图- 中国画。宋代梁楷作。纸本册页。水墨。画面上一位仙人袒胸露腹,身披布衫,曳履独行。人物除面部、胸部细笔勾轮廓外,皆以阔笔泼墨横扫而成,水墨酣畅淋漓,恣肆狂放。造型上额头宽大,五官奇特,诙谐可爱。 
- 42 . 莆仙戏- 1.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一带。 
- 43 . 青华仙真- 1.指青华帝君。 
- 44 . 三仙丹- 即“氧化汞”(886页)。 
- 45 . 散仙人- 1.即散仙。 
- 46 . 神仙不是凡人作- 1.比喻不作非分之想。 
- 47 . 神仙肚- 1.形容料事如神,足智多谋。 
- 48 . 神仙浮屠- 1.指道教与佛教。 
- 49 . 神仙会- 1. 指毫无拘束地进行谈心活动的集会。 
- 50 . 神仙窟- 1.神仙居外。亦用以比喻隐居处或逍遥自在的住所。 
- 51 . 神仙吏- 1.见"神仙尉"。 
- 52 . 神仙人- 1.犹言神仙中人。 
- 53 . 神仙手- 1.指技艺高超出众﹑令人叹服的能手。 
- 54 . 神仙署- 1.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 55 . 神仙尉- 1.汉梅福曾补任南昌县尉,后去官归里。屡上书讥刺外戚王凤专权,终不纳。王莽专政时弃家出走,不知所终。相传已成仙。见《汉书.梅福传》。后诗文中因以"神仙尉"作为县尉的美称。 
- 56 . 神仙鱼- 1.鱼纲,丽鱼科。鱼体略近圆形,高而侧扁,有银白光泽,间有4条黑色横纹,前端的条纹通过眼部,后端的接近尾鳍,中间的2条横贯鱼体中部。各鳍较大,除胸鳍外,一般都有若干枚鳍条延长,似轻飘衣带。鱼体神态潇洒,风韵超逸,被人们作为观赏鱼类饲养。 
- 57 . 神仙中人- 对容貌端美,神态飘逸者的美称。 
- 58 . 升仙桥- 1.桥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北。因汉司马相如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秦李冰所建。 
- 59 . 升仙太子- 1.指周灵王太子王子晋。《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胡三省注:"升仙太子,周王子晋也。世传晋升仙后,桓良遇之于嵩山。曰:'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顶,举手谢时人而去。后人因为立祠,后加号升仙太子。" 
- 60 . 水仙伯- 1.水仙之长。 
- 61 . 水仙操- 1.琴曲名。操,曲类名称,如散﹑弄﹑序﹑引之类。 
- 62 . 水仙花- 单子叶植物,石蒜科。多年生草本。鳞茎肥大,卵圆形。叶细长扁平,形如蒜叶。一二月开花,呈高脚盆状,外白里黄,故又称“金盏银台”。鳞茎含多种生物碱,有毒,可作外用药。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香料,用于香水、香皂和化妆品。 
- 63 . 水仙王- 1.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 64 . 水仙子- 1.曲牌名。常见者有二,均为北曲。一属双调;另一属黄钟宫,又名《古水仙子》。 2.南宋时西湖游船上歌舞妓的通称。 3.蝌蚪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蝌蚪》。 
- 65 . 死棋肚里有仙着- 1.喻有奇计可挽救败局。 
- 66 . 苏仙公- 1.见"苏耽"。 
- 67 . 四仙桌- 1.小的方桌每边只坐一个人。 
- 68 . 天仙果- 1.果木名。 
- 69 . 天仙配- 戏曲传统剧目。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槐荫树》。黄梅戏整理本较有影响。 
- 70 . 天仙子- 又称“莨菪”。茄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特殊臭气。茎生叶椭圆形。夏季开花,漏斗状,黄色,有紫色脉纹。分布于中国北部和西南部。叶和种子可入药,有镇痉、止痛作用。 
- 71 . 午日仙人- 1.老树的异名。 
- 72 . 献仙音- 1.词牌名。原为法曲之一种。有九十二字﹑九十一字﹑八十七字三体。 
- 73 . 西河仙人- 1.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后以为吴刚的代称。 
- 74 . 湘波仙子- 1.即湘妃。 
- 75 . 选仙图- 1.见"选仙"。 
- 76 .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77 . 迎仙客- 1.唐大曲名。 2.词牌名。调见宋史浩词。 3.曲牌名。属中吕宫。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明汤显祖《邯郸记.度世》。 
- 78 . 玉洞仙源图- 中国画。明代仇英作。绢本立轴。设色。画面峰峦嵯峨,楼阁掩映,苍松挺秀,白云成团,山麓溶洞轩敞,溪水潆洄;士人弹琴于岸边,童子烹茶于荫下,宛如世外桃源。为作者青绿山水画风的典型作品。 
- 79 . 游仙诗- 诗体名。作者借描述“仙境”寄托思想感情的诗歌。以晋代何劭、郭璞所作《游仙诗》为最早。后世也有不少以“游仙诗”为题的作品。 
- 80 . 游仙枕- 1.传说中的枕头名。 
- 81 . 玉仙井- 1.指传说中太华山上的玉井。 
- 82 . 御仙带- 1.绣有御仙花的金带。宋赵安仁既罢参知政事,真宗命赐御仙花带与绣饰马具。后来中书省﹑枢密院罢官者及学士﹑散官,通服御仙带,遂为故事。参阅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 83 . 御仙花- 1.亦作"御僊花"。 2.荔枝的别称。 3.指御仙带。 
- 84 . 遇仙带- 1.衣带名。古时表示官职等级的一种服饰。 
- 85 . 云中仙鹤-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 86 . 谪仙怨- 1.词牌名。本为唐玄宗于入蜀途中所制笛曲。唐刘长卿始依调作词。 
- 87 . 朱仙镇- 1.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西南。为水陆交通要地。宋岳飞大破金兵,进军至此。清时与景德﹑佛山﹑汉口合称四大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