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义组词
  4. 【义】结尾能组哪些词

【义】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拜

    1.犹言拜认。

  • 2 . 奥林匹克主

    指导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由顾拜旦所提倡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生哲学。其宗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主张体育运动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 3 . 保

    1.唐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军称保义。

  • 4 . 闭关主

    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

  • 5 . 比类合

    1.见"比类合谊"。

  • 6 . 褒

    字句里含有的赞许或好的意思:~词。

  • 7 . 悲观主

    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

  • 8 . 杯水主

    产生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一种性道德理论。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满足性的需求就像喝一杯水那样平常。列宁对此曾作出尖锐批判,认为在性生活方面,不仅应当考虑生理上的要求,还要考虑文化特征以及由两性关系而引起的社会责任。

  • 9 . 爱国主

    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

  • 10 . 安那其主

    1.[英anarchism]无政府主义的旧译。

  • 11 . 安庆起

    清末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1)1907年光复会首领徐锡麟任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约秋瑾在浙皖同时起义。在学堂毕业典礼时,徐拔枪击杀安徽巡抚恩铭,率学生百余人起义,同清军展开激战。后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就义。(2)1908年清军在安徽太湖会操。革命党人熊成基等乘机策动马步炮营合攻安庆。后因清军兵舰炮击,起义军弹尽援绝,终于失败。

  • 12 . 奥

    1.精深的义理;深奥的含义。

  • 13 . 八一起

    见“南昌起义”(84页)。

  • 14 . 巴枯宁主

    19世纪中叶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以巴枯宁为主要代表。宣扬绝对的个人自由,否认任何权威,反对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

  • 15 . 霸权主

    指某些大国、强国奉行的欺压、侵略弱小国家,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国,为争霸世界,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引起了世界的激烈动荡。某些受超级大国指使的国家,在地区推行霸权主义,是造成世界不安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 16 . 白

    1.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

  • 17 . 百色起

    1929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民在广西百色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委,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 18 . 拜金主

    崇拜金钱,极端地把金钱作为一切行为的目的的思想。

  • 19 . 棒喝主

    1.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罗马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 20 . 保守主

    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 21 . 辩

    1.犹议论。义﹐通"议"。

  • 22 . 辩证唯物主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 23 . 贬

    字句里含有的不赞成或坏的意思:~词。

  • 24 . 避嫌守

    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 25 . 伯恩施坦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潮。伯恩施坦主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后人们也把它称为修正主义。

  • 26 . 背恩负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27 . 背恩弃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28 . 背恩忘

    背:背叛。指背弃恩德,忘却道义。

  • 29 . 背信弃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30 . 本本主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 31 . 本位主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32 . 本

    词语的本来的意义,如‘兵’的本义是武器,引申为战士(拿武器的人)。

  • 33 . 比

    1.效法。

  • 34 . 倡

    1.首倡大义;宣扬大义。多指举兵行事或起义。

  • 35 . 薄情无

    薄:淡薄。感情淡薄,没有情义。常指对于生离死别的事无动于衷。

  • 36 . 别

    1.区别礼仪等级。 2.一个词除本义以外的意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及通假义等。

  • 37 . 成仁取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38 . 布

    1.犹行义。

  • 39 . 不

    1.不合乎道义。 2.指不该做的事。 3.指行不义之事的人。 4.古代刑律"十恶"之一。指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守丧期间作乐﹑穿吉服及改嫁等。见《唐律疏义.十恶》。

  • 40 . 陈

    1.陈说的道理。 2.陈述大义。 3.所表现出的凛然大义。

  • 41 . 不仁不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 42 . 布朗基主

    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中的革命冒险主义的思潮。以法国布朗基为代表。主张依靠少数革命家的密谋活动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少数人的专政,一步就跳到共产主义。

  • 43 . 才

    1.才学道义。

  • 44 . 谌

    1.信义。

  • 45 . 鸱

    1.谓丧失天良的行为。《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孙星衍疏:"或今文'鸱义'为'消义'。《广雅.释诂》云:'消﹐灭也。'则'消义奸轨'﹐或为消义善而干轨法也。"一说谓盗贼状如鸱枭。参阅孔颖达《尚书正义》引汉郑玄说。

  • 46 . 昌

    1.首先起义。昌,通"倡"。

  • 47 . 唱

    1.首倡大义;发动起义。

  • 48 . 槌仁提

    槌:敲击,拍打;提:举出。抛弃仁义。

  • 49 . 达达主

    现代西方文艺流派。“达达”一词原是法语中的幼儿玩具木马的意思。该派否定一切理性和传统文化,用各种圆圈、直线、曲线和一些毫无关联的字句、实物构成诗歌和图画。甚至用纸片、电车票、火柴盒、旧报纸等粘贴在画布上,构成“艺术品”。该派存在时间不长,但对后来的现代派美术影响很大。代表人物有法国画家迪尚等。

  • 50 . 赤铁主

    1.旧指用暴力进行政治斗争的主张。

  • 51 . 抽象主

    20世纪初产生于西方国家的美术流派。他们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主张以色彩、线条、形状等抽象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一般分为两大体系:一为几何抽象,即画面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或线条构成。代表人物有俄国的马列维奇、荷兰的蒙德里安。一为抒情抽象,用色彩、线条、各类形体的构成直接抒发感情。代表人物有俄国的康定斯基。

  • 52 . 春秋之

    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 53 . 寸

    1.微薄的情谊。

  • 54 . 辞不达

    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 55 . 驰

    1.慕义驱驰而来。指归顺,臣服。

  • 56 . 出生地主

    1.以出生地为准决定国籍,称为出生地主义。

  • 57 . 辞

    1.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2.偏指文义。 3.犹辞章。

  • 58 . 川楚白莲教起

    清代四川、湖北农民起义。乾隆末年,土地高度集中,无地农民流入川、鄂两省边界地区,在白莲教的组织下,于1796年先后发动起义。次年会师于四川,众达数十万人,多次击败清军,坚持斗争达九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59 . 创

    1.立意;倡议。

  • 60 . 从

    1.趋就正义。

  • 61 . 地方民族主

    曾称“狭隘民族主义”。多民族国家内,少数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是一种孤立、保守、排外的民族主义。

  • 62 . 地方主

    1. 在处理问题时,将本地方的利益放在首位,不顾甚至破坏全局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 63 . 词

    1.文辞﹑言词的义理。 2.文词和义理。 3.语言学术语。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 64 . 胆

    1.有胆识而明义理。

  • 65 . 二二八武装起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 66 . 从容就

    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67 . 粗

    1.大略。

  • 68 . 大国沙文主

    1.国际关系中较大的国家对待较小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沙文主义倾向。较强大的国家把本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轻视较弱小的国家﹐不尊重这些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粗暴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人民的利益﹐这些都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

  • 69 . 大国主

    1.即大国沙文主义。

  • 70 . 蹈节死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71 . 蹈仁履

    遵循仁义之道。

  • 72 . 蹈

    1.遵循仁义之道。

  • 73 . 东西晋演

    讲史小说。明代杨尔曾作。十二卷,五十回。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叙述东晋史实,多取材于正史,文字典雅。

  • 74 . 道

    道德和正义。

  • 75 . 存

    1.保全道义。

  • 76 . 存在主

    现代西方哲学学说和流派之一。把存在当作哲学的对象,认为个人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萨特等。这一学说对现代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艺方面,影响很大。

  • 77 . 大

    1.正道;大道理。 2.夫妇之义﹐谓婚姻。 3.要义;要旨。

  • 78 . 达

    1.明白道理;使明白道理。 2.通理;公认的义理。

  • 79 . 大汉族主

    汉族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表现为歧视少数民族,限制和剥夺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自由平等权利。建国后,民族压迫制度已根本废除,但大汉族主义思想还继续存在。

  • 80 . 大民族主

    大民族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产生于奴隶社会,以后逐步发展。以本民族人口多,经济、文化发达而自居,否定其他民族有平等权利。对内压迫、歧视较小民族,谋取和维护民族特权;对外主张民族扩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各个民族对其他较小的民族都可能表现出大民族主义倾向。

  • 81 . 大仁大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 82 . 帝国主

    也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列宁揭示其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4)形成国际垄断同盟;(5)列强已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其中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根本的经济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此后,国家垄断组织与国际性国家垄断同盟有重大发展。垄断的统治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如生产技术的垄断、食利阶层的增加、食利国的形成、国民经济军事化和霸权主义

  • 83 . 帝

    1.指帝王的威仪尊严。

  • 84 . 东汉通俗演

    一称《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讲史小说。明代谢诏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节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终于汉桓帝。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

  • 85 . 非

    1.不义﹐不合乎道义。 2.不合经义﹐违反经义。

  • 86 . 德

    1.道德信义。 2.谓赏罚得当;亦谓从善去恶。

  • 87 . 党

    1.指一个政党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 88 . 法

    1.法度义理。

  • 89 . 分散主

    1.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倾向。其表现是不尊重中央或上级的决定,不愿意接受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监督。

  • 90 . 第一

    1.佛教语。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称第一义谛﹑真谛﹑胜义谛。与世谛﹑俗谛或世俗谛对称。 2.泛指最为重要的道理。

  • 91 . 伏节死

    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义:为正义而死。为坚守节操和正义而死。

  • 92 . 笃

    1.重情义。 2.谓深厚的恩义。

  • 93 . 惇信明

    惇:重视;信:诚实。重视信实,明白理义。

  • 94 . 动必缘

    缘:顺着,沿着;义:道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 95 . 典

    1.犹经义。

  • 96 . 二

    1.犹言次等﹑二流。 2.指另外的意义。

  • 97 . 非写实主

    1. 非写实绘画或抽象绘画的理论或实践。

  • 98 . 扶

    1.犹仗义。

  • 99 . 非理性主

    也称“反理性主义”。一种唯心主义哲学学说。它否定理性思维能力,宣扬意志、直觉和盲目力量。

  • 100 . 非历史主

    也称“非历史观点”。脱离特定历史条件对历史的现象、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具体表现为:历史的形式化类比、教条习气、用抽象标准评价历史人物。

  • 101 . 订

    1.评议字义。

  • 102 . 定

    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 103 . 恩

    1.道义;恩情。

  • 104 . 独身主

    1.谓终身不嫁娶的主张。

  • 105 . 多情多

    指重情谊。

  • 106 . 反经合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 107 . 辜恩背

    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 108 . 辜恩负

    忘恩负义。

  • 109 . 杜

    1.亦称"杜学"。 2.指晋杜预对《左传》的解释。

  • 110 . 断章取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 111 . 对

    1.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

  • 112 . 访

    1.探求文义。

  • 113 . 奉

    1.尊循道义。

  • 114 . 封建社会主

    号称“社会主义”而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社会思潮。流行于19世纪中叶英、法等国。以法国维尔纽夫巴尔热蒙等为代表。他们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贫困是因为封建王朝被推翻的缘故,认为封建专制政权才能“拯救世界”。

  • 115 . 封建主

    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基础是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参看〖封建社会〗。

  • 116 . 封神演

    一名《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长篇小说。明代刊本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说为道士陆西星作。一百回。叙述商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佐周武王伐纣事。颇多神佛斗法的描写。

  • 117 . 泛非洲主

    1.争取所有非洲国家的政治联合的运动。

  • 118 . 发

    1.阐发义理。

  • 119 . 法国唯物主

    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反对封建统治,提出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肯定物质世界自身的存在,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 120 . 法西斯主

    一种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武力侵略和民族压迫。起源于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