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开头能组哪些词
- 1 . 习亲- 1.亲近。 
- 2 . 习染- 1.谓受某种习气所感染。 2.指坏习惯。 
- 3 . 习稔- 1.熟悉。 
- 4 . 习戎- 1.练习武事。 
- 5 . 习容- 1.谓练习举止,整饬仪表。 
- 6 . 习若自然- 1.犹言习惯若自然。 
- 7 . 习善- 1.熟练工整。 
- 8 . 习尚- ①习惯,风尚:社会习尚。 ②崇习:竞相习尚|道家习尚玄虚,蔑弃礼教。 
- 9 . 习舌调吻- 1.谓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10 . 习识- 1.谓逐渐形成而难以改变的认识。 2.熟知。 
- 11 . 习士- 1.熟悉法制的人。《管子.任法》:"故圣君置仪设法而固守之,然故谌杵习士﹑闻识博学之人,不可乱也。"尹知章注:"习士,谓习法之士。"一说,谓俗士。 
- 12 . 习事- 1.谓熟谙事理。 
- 13 . 习熟- 1.犹熟悉,熟知。 2.犹惯常。言对某事物看熟听熟,不以为奇。 
- 14 . 习水- 1.谓熟习水性。 
- 15 . 习诵- 1.学习诵读。 
- 16 . 习俗- 习惯,风俗:乡间习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 17 . 习俗移人- 1.谓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18 . 习俗移性-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 19 . 习态- 1.犹故态。 
- 20 . 习套- 1.犹旧套,老套。 
- 21 . 习题- 1.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 
- 22 . 习玩- 1.研习玩索。 2.因习见而不加注意。 
- 23 . 习为故常- 1.犹言习以为常。 
- 24 . 习闻- 1.常闻。 
- 25 . 习武- 1.练习武事;练习武艺。 
- 26 . 习习- ①形容微风吹拂:凉风习习。 ②形容鸟飞来飞去:林有鸟兮其羽习习。 ③拟声词:溪流潺潺雨习习。 
- 27 . 习狎- 1.犹言亲近,熟悉。 
- 28 . 习闲- 1.犹闲汉。 
- 29 . 习乡- 1.行乡饮酒礼。 
- 30 . 习心- 1.理学家指通过耳闻目见所得的意念,与良知良能有别。 
- 31 . 习行- 1.常行。 
- 32 . 习性- 在某种条件或环境中长期养成的特性:夫帝王子孙,习性骄逸。 
- 33 . 习学- 1.犹学习。 
- 34 . 习焉不察-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 35 . 习焉不觉- 1.犹言习焉不察。 
- 36 . 习焉弗察- 1.犹言习焉不察。 
- 37 . 习扬- 1.飞扬,飘扬。 
- 38 . 习养- 1.素养。 
- 39 . 习业- 1.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2.学习职业。 
- 40 . 习仪- 1.演习礼仪。 
- 41 . 习以成风-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 42 . 习以成俗-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 43 . 习以成性- 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 
- 44 . 习慢- 1.轻忽怠慢。 
- 45 . 习狃- 1.熟稔,有经验。 
- 46 . 习气- 行为举止上不良的习惯和作风。一般指旧时代遗留下来的陋习,如小市民习气、市侩习气、流氓习气等。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克服守旧心理以及旧习气。 
- 47 . 习洽- 1.亲近融洽。 
- 48 . 习安- 1.谓习惯于安定。 
- 49 . 习弊- 1.犹通病,老毛病。 
- 50 . 习兵- 1.操演军事。 2.精通军事。 
- 51 . 习察- 1.谓学习省察。语本《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朱熹集注:"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 
- 52 . 习常- 1.经常。 2.因顺常道。 3.沿袭旧章;遵循常规。 
- 53 . 习陈- 1.演习战阵之事。陈,通"阵"。 
- 54 . 习池- 1.见"习家池"。 
- 55 . 习传- 1.学习和传承。 
- 56 . 习辞- 1.谓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 57 . 习导- 1.指平日所受的教导。 
- 58 . 习定- 1.谓养静以止息妄念。 
- 59 . 习读- 1.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注:"读谓经,传谓训诂。" 
- 60 . 习睹- 1.犹习见。 
- 61 . 习而不察- 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 62 . 习非成是-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63 . 习非成俗- 1.谓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 64 . 习非胜是- 习:习惯;非:错误的;是:正确的。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正确的。 
- 65 . 习风- 1.和风。语本《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2.习惯风俗。 
- 66 . 习服- 1.犹顺服。 2.犹言经常从事。 
- 67 . 习复- 1.复习。 
- 68 . 习工- 1.熟练的工匠。 
- 69 . 习故- 1.指亲近的人和故旧。 2.谓因袭成规。 
- 70 . 习故安常- 指习惯于规。 
- 71 . 习贯- 1.见"习惯"。 
- 72 . 习贯若自然- 1.见"习惯成自然"。 
- 73 . 习惯- ①经过不断实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习惯于农村生活。 ②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或只经历一次就形成;习惯一经养成,若遭到破坏会产生不愉快或不安的感觉。 
- 74 . 习惯成自然-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 75 . 习惯法- 1.社会习惯风尚经国家确认,具有法律效力,但无条文规定的,称"习惯法"。 
- 76 . 习惯若自然- 1.见"习惯成自然"。 
- 77 . 习惯势力- 1.由于习惯形成一时不易改变而起约束作用的力量。 
- 78 . 习惯自然- 1.见"习惯成自然"。 
- 79 . 习好- 1.长期养成的嗜好。 
- 80 . 习吉- 1.谓再卜重得吉兆。 
- 81 . 习家- 1.见"习家池"。 
- 82 . 习家池- 1.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 83 . 习见- 1.常见。 
- 84 . 习教- 1.犹训练。 
- 85 . 习近- 1.犹接近。 
- 86 . 习靖- 1.见"习静"。 
- 87 . 习静- 1.亦作"习靖"。。 2.靖﹑静古通。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 
- 88 . 习坎- 1.《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2.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 89 . 习课- 1.谓按时进行学习考核。 
- 90 . 习勒- 1.谓严格训练。 2.部署,部勒。 
- 91 . 习礼- 1.学习礼仪。 
- 92 . 习练- 1.练习;训练。 2.熟悉。 
- 93 . 习流- 1.水师。 
- 94 . 习乱- 1.犹常乱。 
- 95 . 习以为常-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 96 . 习艺- 1.学习技术﹑手艺。 
- 97 . 习肄- 1.犹练习。 
- 98 . 习隐- 1.《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后因以"习隐"谓习学隐遁,有超然物外,忘情一切之意。 
- 99 . 习用- 1.演习。 2.频频使用;惯用。 3.沿用。 
- 100 . 习与体成- 1.犹言习与性成。 
- 101 . 习与性成-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102 . 习缘- 1.犹宿缘。 
- 103 . 习战- 1.练习作战。 
- 104 . 习知- 1.熟知。 
- 105 . 习字- 1.练习写字。亦指练习写字的作业。 
- 106 . 习作- 1.文章﹑绘画等类的练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