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伏烧埋
- 拼音
- bù fú shāo mái
- 注音
- ㄅㄨˋ ㄈㄨˊ ㄕㄠ ㄇㄞˊ
- 繁体
- 不伏燒埋
- 五笔
- i wdy oat fjf
- 词性
- 成语
- 近义词
- 自以为是
- 成语
- 不伏烧埋
- 更新
词语解释
不伏烧埋[ bù fú shāo mái ]
⒈ 不服罪;不认错。
⒉ 不听劝解。
引证解释
⒈ 不服罪;不认错。
引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你待教我从实取责,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説,又道咱家不伏烧埋。”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若不打,这顽皮不改。”
⒉ 不听劝解。
引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便死也只吃杯儿淡酒何伤害,到底个不伏烧埋。”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四折:“也是他买了个赔钱货无如之奈,笑你箇强项侯不伏烧埋。”
国语辞典
不伏烧埋[ bù fú shāo mái ]
⒈ 烧埋,元代对于负命案责任的人,除判决刑罚外,另外必须付给苦主赔偿金,作为死者烧埋的费用。后以不伏烧埋比喻不服罪、不甘心。元·李直夫元·无名氏也作「不服烧埋」。
引《虎头牌·第四折》:「便死也只吃杯淡酒何伤害?到底个不伏烧埋。」
《争报恩·第二折》:「你待教我从实取责,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说,又道咱家不伏烧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