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丸组词
  4. 【丸】结尾能组哪些词

【丸】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百八

    1.念珠的俗称。因念珠每串一百零八颗﹐故称。

  • 2 . 阪上走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3 . 阪走

    1.见"阪上走丸"。

  • 4 . 帛

    1.在帛上写信,团成小丸,外封以蜡,用以密递消息。

  • 5 . 避

    1.《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辟丸也。"后以"避丸"为暴君虐民取乐之典。

  • 6 . 赤白

    1.红色和白色的弹丸。《汉书.尹赏传》:"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颜师古注:"其党与有为吏及它人所杀者,则主其丧事也。"后用为奸猾不法之典实。

  • 7 . 赤

    1.红色弹丸。《汉书.尹赏传》:"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用为奸猾不法之典实。 2.借指盗贼。 3.汉代举行驱逐疫鬼仪式时所用。

  • 8 . 捶

    也称“步击”。古代球类游戏之一。在旷地上画出一尺见方为球基,离球基数十至百步远处,作若干球窝(穴),旁树彩旗。游戏者轮流持下端弯曲的木棍从球基击球入球窝而决胜负。似今高尔夫球。流行于宋、元、明朝年间。由步打球演化而来。

  • 9 . 揣

    1.和调。揣,通"抟"。

  • 10 . 大力

    1.江湖上练武卖艺人推销的一种药丸﹐号称能强健筋骨﹐增强气力。

  • 11 . 聪明

    1.指龙眼。

  • 12 . 丹砂

    1.借喻落日。

  • 13 . 弹

    1.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 2.形状﹑大小如弹丸之物。 3.喻指圆转流畅的诗文。语出《南史.王筠传》:"谢朓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4.比喻地方狭小。

  • 14 . 皾

    1.箭筒。

  • 15 . 韇

    1.箭筒。

  • 16 . 韥

    1.古代藏弓箭的袋。

  • 17 . 椟

    1.古代盛箭的器具。

  • 18 . 定心

    一种能使人心神安定的中成药。比喻能安定思想情绪的话语或做法。

  • 19 . 独睡

    1.谓一人独睡。指节欲。元吴莱《三朝野史》载:宋包恢年八十有八﹐为枢密陪祀﹐登拜郊台﹐精神康健。贾似道问有何卫养之术﹐"恢徐徐笑曰:'恢吃五十年独睡丸。'满座皆哂。"

  • 20 . 古

    1.即乌桓。我国古代民族名。

  • 21 . 饭

    1.小饭团。

  • 22 . 飞

    1.抛掷弹丸。 2.用以射击的弹丸。 3.指抛出的纸丸。

  • 23 . 粪

    1.比喻秽贱之物。

  • 24 . 缚鸡弄

    缚:捆绑;弄丸:耍弄弹丸。比喻轻而易举。

  • 25 . 睾

    也称阴丸、外肾。男子或某些雄性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在阴囊内,椭圆形,能产生精子。

  • 26 . 黑

    1.黑色的弹丸。

  • 27 . 和

    1.比喻母亲教子勤学。

  • 28 . 和香

    1.佛教语。以种种香末和为一丸,比喻一法之中具无量佛法。

  • 29 . 黄

    1.消食药物。

  • 30 . 画荻和

    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画荻丸熊”。

  • 31 . 函谷

    1.《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后遂以"函谷丸"指称易守难攻的函谷关。

  • 32 . 红

    1.指晩明三案之一的红丸案。 2.旧传系取童女初行月经炼为红铅,再配以参茸等制成的强壮药。 3.一种毒品。

  • 33 . 黄金

    1.指枇杷。 2.指金橘。

  • 34 . 击

    1.古时的一种杂技表演。亦指这种杂技的表演者。

  • 35 . 金

    1.金制的弹丸。 2.指金黄色的果实。 3.比喻明亮的圆月。

  • 36 . 雷

    1.药名。寄生在竹子根部的一种真菌﹐形状像兔粪。干燥后质地坚硬﹐外皮黑褐色﹐内部白色﹐有苦味﹐是驱虫的特效药。

  • 37 . 宽心

    宽慰别人的话。

  • 38 . 橘

    1.以橘皮等制成的药丸。橘皮性温,可止咳化痰。

  • 39 . 蜡

    (~儿)①用蜡做成的圆形外壳,内装药丸,古代也在蜡壳里面放传递的机密文书。 ②外面包有蜡皮的丸药。

  • 40 . 牢

    1.亦称"牢九"。 2.食品名。汤团。一说为蒸饼。

  • 41 . 累

    1.堆叠弹丸。《庄子.达生》:"仲尼适楚,见痀瘘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后多用为技艺精进或贪求不止之典。

  • 42 . 六神

    中成药名。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小儿热疖、疮痈肿毒等。

  • 43 . 流

    1.滚动的丸。 2.即流弹。

  • 44 . 抛

    1.杂技之一。两手上下抛接多个弹丸不使落地。

  • 45 . 蜜

    1.内裹秘密文件的蜡丸。 2.中药丸剂的一种。以蜂蜜为黏合剂﹐调和药料粉末制成的丸药。参见"蜡丸"。

  • 46 . 毛

    1.古代蹋戏用具。也称丸毛﹐又称踘﹑鞠﹑球。

  • 47 . 墨

    1.古墨的一种。形圆如丸,故名。

  • 48 . 难心

    1.比喻使人心绪不宁﹑忧虑重重的言行。

  • 49 . 梅苏

    1.一种以乌梅肉拌其它佐料制成的食品。

  • 50 . 梅

    1.梅子。

  • 51 . 木

    1.武则天时代的一种行刑用具。为木制的球形物,塞入犯人之口,使不能出声。

  • 52 . 泥

    1.小泥球。 2.道教语。脑神的别名。道教以人体为小天地,各部分皆赋以神名,称脑神为精根,字泥丸。

  • 53 . 弄

    也称“跳丸”、“抛丸”。中国古代民间技艺。以单手或双手上下连续抛接数个弹丸,一个在手,数个滞空,递抛递接,往复不绝。战国时即盛行,今杂技仍有此技。

  • 54 . 棋

    1.亦作"棊丸"。 2.棋子。

  • 55 . 逆阪走

    比喻事情难于办到。同“逆坂走丸”。

  • 56 . 逆坂走

    逆着斜坡滚丸。比喻事情难于办到。

  • 57 . 铅

    1.指枪炮的弹丸。

  • 58 . 巧

    1.谓善用弹丸。 2.喻阴谋中伤。

  • 59 . 蜣郎转

    1.见"蜣螂转丸"。

  • 60 . 蜣螂转

    1.亦作"蜣郎转丸"。 2.蜣螂把粪推滚成球形。常指一种天然的低下的本能。

  • 61 . 蜣

    1.蜣螂所转的粪丸。

  • 62 . 日月跳

    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63 . 沙

    1.一种形似小蟹的动物。又名数丸。

  • 64 . 诗

    1.题有诗的纸团。

  • 65 . 顺气

    1.中成药丸。主治气闷不舒等症。亦比喻使人消气顺遂的话语或事情。

  • 66 . 水晶

    1.宋欧阳修《浪淘沙》词之三:"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后因以作为荔枝的品名。

  • 67 . 双

    1.两个弹丸。 2.指日月。语出元朱德润《题陈直卿一碧万顷》诗﹕"日月双丸吐﹐江山万古愁。"

  • 68 . 松

    1.指松墨。

  • 69 . 松梅

    1.一种健身延年的中成药。

  • 70 . 送

    1.谓发射弹丸。

  • 71 . 脱手弹

    形容诗作圆转流畅。

  • 72 . 铜

    1.铜制小球。《汉书.史丹传》﹕"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后用为深谙音律﹐乐技极精之典。 2.比喻清圆的诗句。

  • 73 . 探

    1.见"探丸借客"。 2.摸取药丸。代指医术。

  • 74 . 探赤

    1.谓古时游侠辈受赇杀武吏。泛指杀人报仇。

  • 75 . 探黑

    1.谓古时游侠辈受赇杀文吏。

  • 76 . 铁

    1.小铁球。

  • 77 . 跳

    也叫“弄丸”。古代杂技节目。战国时已经流行。表演者快速地用两手把若干个丸铃连续抛接,一个在手,多个在空中。当时已有能抛接九个丸铃的技巧。又有抛接剑的,称为“跳剑”,技术高的可抛接七把剑。这类杂技流传至今,成为手技的组成部分。

  • 78 . 抟

    1.见"抟换"。

  • 79 . 息肌

    1.传说中的药物名。谓服之可使体态轻盈,容颜美丽。

  • 80 .

    1.高大挺直貌。《诗·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毛传:"丸丸﹐易直也。"宋司马光《相国魏忠献韩公挽辞》:"如何未黄发﹐垄柏已丸丸。"清纳兰性德《送施尊师归穹窿》诗:"突兀穹窿山﹐丸丸多松柏。"一说﹐圆如车盖貌。 2.一团团。

  • 81 . 卫生

    1.樟脑丸。也称卫生球。用萘制成,呈球形,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放在衣物中,可以防虫蛀。 2.俗戏称枪弹。

  • 82 . 乌

    1.墨的别名。 2.见"乌桓"。 3.姓。北周王轨受赐姓乌丸氏。见《周书》本传。

  • 83 . 下阪走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 84 . 下坂

    1.见"下坂走丸"。

  • 85 . 下坂走

    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 86 . 绣

    1.古代食品名。肉丸子。

  • 87 . 陷冰

    1.能使冰融解的弹丸。

  • 88 . 熊

    1.以熊胆制成的药丸。唐柳仲郢幼嗜学,其母曾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苦志提神。见《新唐书.柳仲郢传》。后用为贤母教子的典故。

  • 89 . 须

    1.代赭石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代赭石》。

  • 90 . 药

    1.制成圆粒形的药物。

  • 91 . 摇头

    有机化合物,成分是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是冰毒的衍生物,有强烈的兴奋作用,是一种毒品。服用后使人出现幻觉,狂热舞蹈,产生暴力倾向等。过量服用会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 92 . 摇

    1.犹弄丸。古杂戏的一种。

  • 93 . 银

    1.银制的弹丸。

  • 94 . 鱼

    1.食品。将鱼肉剁成碎末,加上佐料而制成的丸状物。

  • 95 . 隃糜

    1.指隃麋墨。古墨形圆如丸﹐因称。泛指名墨。

  • 96 . 珠

    1.用珠玉做的弹丸,或对弹丸的美称。

  • 97 . 炸

    1.即炸弹。

  • 98 . 樟脑

    1.又名卫生球﹑卫生丸。用萘制成的球状物。白色,有特殊气味,放在衣物中,能防止虫蛀。

  • 99 . 掷

    1.辽俗﹐于正旦抛掷饼团以惊鬼。

  • 100 . 转

    1.《鬼谷子》篇名。今佚。 2.谓转动圆球。 3.多用以比喻顺易。 4.蜣蜋的别名。

  • 101 . 蕞尔弹

    蕞尔:小的样子;弹丸:比喻地方很小。形容极小。

  • 102 . 走

    1.语出《汉书.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颜师古注:"言乘势便易。"后因以"走丸"比喻事势发展顺利而快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