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阿保之功
阿保:保护,养育。扶持、养育的功劳。
2 . 阿保之劳
指扶持、养育的功劳。同“阿保之功”。
3 .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4 . 百足之虫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5 .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1.见"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6 .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1.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7 .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8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9 . 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10 .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11 .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12 . 奔车之上无仲尼
1.谓圣贤不处危险之地。
13 . 奔竞之士
奔竞:奔走竞争,形容一味追名逐利的人。
14 . 跋烛之咨
1.《旧唐书.柳公权传》:"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后以"跋烛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询。
15 . 奔走之友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16 . 百世之利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17 .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18 . 百岁之好
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
19 . 百岁之后
死的讳称。
20 . 百岁之盟
同“百年之约”。即婚约。
21 . 百城之富
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22 . 百乘之家
百乘:兵车百辆。指古代士大夫之家。
23 . 不倾之地
倾:倾覆。不臻倾覆的境地。即不败之地。
24 .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25 . 必经之路
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26 . 摽梅之年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有时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龄。
27 . 摽末之功
摽:通“镖”,刀刃,比喻微末。比喻很小的功劳。
28 .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29 . 半子之靠
半子:女婿。指以女婿为生活或养老的依靠。
30 . 阿郑之化
1.指子奇治东阿而使东阿大化﹐子产相郑而使郑国"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事。事见汉刘向《说苑.政理》。此偏指子奇治东阿事。
31 . 哀戚之情
戚:悲哀。丧亲后的悲痛心情。
32 . 爱莫之助
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33 . 北风之恋
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34 . 百金之士
指有都能有作为的人。也指有功而受到重赏的人。
35 . 百里之才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36 . 百里之命
指诸侯的政令。
37 . 百里之任
旧指一县的长官,如县宰、县令等。
38 . 百炼之钢
比喻久经锻炼,坚强不屈的优秀人物。
39 . 杯茗之敬
请人饮宴的谦辞。
40 . 杯圈之思
杯圈:古代指妇女所用的杯。指思念去世的母亲。
41 . 杯水之饯
饯:送别。用一杯水为人送行。旧指官吏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42 . 杯水之敬
犹言杯水之谢。
43 . 杯水之谢
比喻微薄的酬谢。
44 . 杯中之物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45 . 安史之乱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46 . 鞍马之劳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47 . 包胥之哭
包胥: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
48 . 爱之必以其道
爱护人必须讲究方法。多指父母疼爱子女必须注意方法得当。
49 . 爱之如宝
形容十分喜欢。同“爱如珍宝”。
50 . 爱之欲其生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1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2 . 暧昧之情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53 . 暧昧之事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有的私事。
54 . 安忍之怀
习于残忍之事的心肠。
55 . 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56 .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57 . 安之若固
固:本来。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不正常的现象,视为本来就是如此一样,毫不在意。
58 .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59 .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60 . 抱关之怨
抱关:守门人。指职位低微俸禄少的官吏的牢骚。
61 . 八王之乱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诸王拥有军政实权。惠帝即位,其妻贾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旋又杀楚王玮。公元300年赵王伦杀贾后,次年废惠帝自立。齐王fd32、成都王颖联兵杀伦,惠帝复位,fd32专朝政。长沙王fd45攻杀fd32,河间王、成都王颖又杀fd45,颖掌朝政。后东海王越攻杀、颖,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怀帝,独握朝政。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
62 . 岸谷之变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63 . 案牍之劳
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
64 . 暗昧之事
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65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66 .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67 . 邦家之光
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68 . 百分之百
1.完全;十足。
69 . 昂昂之鹤
高于鸡群的鹤。比喻德行高洁的人。
70 . 仓卒之际
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
71 . 白头之叹
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72 . 白屋之士
指贫寒的士人。
73 .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74 . 必由之路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75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76 .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77 .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78 . 八荒之外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79 . 霸闰之朝
1.依仗暴力权术建立的非正统王朝。
80 . 霸王之资
资:凭借。争霸称王的资本。
81 .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自带兵迎战,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达七日之久,后重贿冒顿的阏氏(皇后),始得出围。
82 . 白圭之玷
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83 . 白毫之赐
白毫:佛家指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其眉间白色毫毛,放有光明,称白毫相。指供养僧徒之物。
84 . 白华之怨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85 . 不能登大雅之堂
形容不够文雅。
86 . 不器之器
不器:不象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即不同于一般的才能。指具有全才的人。
87 . 不迁之庙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88 . 白鸡之梦
1.《晋书.谢安传》:"﹝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寻薨﹐时年六十六。"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
89 . 百龙之智
龙:公孙龙,战国时人,著有《公孙龙子》。一百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
90 . 百年之柄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91 .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92 . 百年之后
死的讳称。
93 . 百年之欢
指男女结为夫妇。
94 . 百年之业
业:事业。比喻宏伟而长久的事业。
95 . 百年之约
即婚约。
96 .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97 . 柏舟之节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98 . 柏舟之誓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亦作“柏舟之节”。
99 .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100 . 杯羹之让
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101 . 拜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102 . 拜衮之岁
1.东汉邓禹二十四岁拜为大司徒,位至三公。见《后汉书.邓禹传》。衮,古代上公所服,借指三公。后因以"拜衮之岁"指二十四岁。
103 . 半面之交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104 . 半面之旧
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105 . 半子之谊
半子:女婿。半个儿子的情分。
106 . 卑之无甚高论
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107 . 北门之管
用以喻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
108 . 北门之寄
指负军事重任。
109 . 北门之叹
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有怀才不遇之意;叹:叹息。指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110 . 长平之战
战国时,秦昭王于公元前262年派兵包围韩国的上党,上党郡守把地献与赵国,遂引发秦、赵两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的大战。赵将廉颇坚守长平三年。后赵国启用赵括为主将。赵括率军盲目出击,秦军正面佯败,两侧包抄,围攻赵军,射杀赵括,俘获并坑死赵军四十余万。
111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112 . 不眠之夜
眠:睡眠。不曾睡眠的夜晚。常指极度兴奋或过分忧虑而睡不着觉。
113 . 不牧之地
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114 . 不奈之何
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115 . 抱柱之信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116 . 鲍鱼之次
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之次”。
117 . 鲍鱼之肆
鲍:咸鱼;肆:店铺。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118 . 炳烛之明
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119 . 朝夕之策
朝夕:一早一晚;策:计策。一早一晚的打算。形容只图眼前利益的计策。
120 . 不情之请
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