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中间组哪些词
- 1 .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别。因他们都参加过《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故称。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都反对天主教会、经院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影响很大。 
- 2 .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3 .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 4 . 北京大学图书馆- 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12年随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而改称北京大学图书部,1931年改现名。截止80年代末,馆藏图书三百五十余万册。 
- 5 . 北京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1912年开馆的京师图书馆。曾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建国后改现名。1987年建成新馆,有现代化管理设施。截止80年代末,馆藏图书一千六百余万册(件)。 
- 6 . 白鹿洞书院-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 . 白羽书生-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后因以"白羽书生"为鹅的代称。 
- 8 . 北堂书钞- 类书名。唐初虞世南辑。一百六十卷。分十九部,八百八十二类。摘抄唐代以前群书,汇集可供作诗文时参考、采用的词藻、典故。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 
- 9 . 谤书一箧- 谤书:毁谤别人的文书;箧:箱子。比喻私下对人攻击。 
- 10 . 才人书会- 1.宋元才人组织的团体,专门从事编写戏剧﹑曲词﹑小说等活动。 
- 11 . 车同轨,书同文-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同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 12 . 钞书胥- 1.指抄袭陈言﹐不能自出新意之人。 
- 13 . 传书鸽- 1.即信鸽。经驯养可以传递书信的鸽子。 
- 14 . 虫书鸟迹- 1.指古代的鸟虫书。借指变化莫测﹑难以辨认的书体。 
- 15 . 虫书鸟篆- 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 16 . 东方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 
- 17 . 达书邮- 1.传递书信的人。 
- 18 . 东坡书院- 1.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贬谪儋州时游乐和讲学的旧址。始建于元延佑年间。在今海南省儋县中和镇,为海南岛的重要古迹之一。 
- 19 .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 20 .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 21 .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 22 . 淡书名- 1.指进士榜上的名字。唐宋科举放榜时用淡墨书写榜文,故称。 
- 23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24 . 读书笔记- 1.记述读书心得的笔记。 
- 25 . 读书出版社- 1936年初在上海成立。初名读书生活出版社。前身为李公朴任主编的《读书生活》杂志社。抗日战争爆发后,总社先后迁往武汉、重庆。曾出版马克思《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48年10月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6 .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 27 .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 28 .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 29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 
- 30 . 读书人- ①指知识分子;士人。 ②〈方〉学生。 
- 31 .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 32 .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 33 .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34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 35 .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 36 . 吊书子- 1.喜欢掉书袋的腐儒。 
- 37 . 调书带- 1.犹言调书袋。 
- 38 . 调书袋- 1.讥讽人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人成句﹐以卖弄才学。 
- 39 .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 40 . 掉书囊- 1.见"掉书袋"。 
- 41 . 掉书语- 1.见"掉书袋"。 
- 42 . 东林书院-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后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 43 . 钉书钉- 1. 小的U形铁丝[钉],其两端被钉入[纸或纸板等薄且易透的分层材料,通常被夹紧之后起装订的作用]。 
- 44 . 钉书匠- 1.装钉书籍的人。 
- 45 . 订书机- 1.将书页装订成册的主要机械。常用的有铁丝骑马订﹑平订和锁线﹑缝纫等订书机。 2.用于装订单页纸张成册或信件﹑包装袋封口的简单工具。 
- 46 . 蠹书虫- 蛀书的虫子。比喻读死书的人。 
- 47 . 蠹书客- 1.亦作"蠧书客"。 2.喻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 48 . 咄咄书空- 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 49 . 鹅笼书生- 比喻幻中生幻,变化无常。 
- 50 . 二十四考中书令-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 51 . 法书帖- 1.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 
- 52 . 燔书阬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53 . 燔书坑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54 . 废书长叹- 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 55 . 废书而叹- 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 56 .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 57 .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类书名。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雍正年间蒋廷锡等奉雍正帝命重辑,并改现名。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约一亿六千万字。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纪事等贯串中国历代史料和有关人物。有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缩印本和1986年缩印本。 
- 58 . 护书夹- 1.即护书。 
- 59 . 护书匣- 1.存放书札柬帖的小匣。 
- 60 . 官书局- ①清同治、光绪年间各地官府所设的出版机构。有金陵官书局(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等十多家。 ②清末官办翻译出版机构。1895年清政府把维新派强学会的强学书局改组为官书局,译刻各国政法、商务、工程等书籍。1898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 61 . 国际标准书号- 英文为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缩写为isbn。国际通用的图书编码。1972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由冠以isbn字符的十位数字组成,分为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号四部分,各部分间用“-”隔开。中国自1987年1月1日起正式采用,作为中国标准书号的主体。 
- 62 . 黄生借书说- 散文篇名。清代袁枚作。文章从一青年学士向作者借书谈起,指出借书读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拥有藏书的人却往往不读书,并举自身经历为例,勉励后人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层次分明,说理透彻,语言诚恳亲切。 
- 63 . 华兴书店- 1929年在上海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出版发行机构。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曾用春阳书店、启阳书店、浦江书店名义出书。1931-1932年间结束。 
- 64 . 画瓦书符- 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 65 . 讲书祭酒- 1.王莽时所置主讲《尚书》的学官。 
- 66 . 寄书鸿- 1.即寄书雁。 
- 67 . 寄书鳞- 1.寄书之鱼。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遂成典故。 
- 68 . 寄书桃- 1.相传芜湖有从蜀地移植来的一种桃树,高三四尺,与山桃一样。桃子成熟时,核自裂开,仁自脱落,塞进别的东西,过一夜又自行闭合。人们往往把写好的小诗或书信塞入其中,以赠亲友,故有此称。见清章大来《后甲集.记物》。 
- 69 . 寄书雁- 1.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后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复至匈奴。武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不能隐匿,遂放还苏武等人。后因以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以"寄书雁"﹑"寄书鸿"﹑"鸿雁"称送信的人。 
- 70 . 寄书邮- 1.传送书信的人。邮为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故称。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71 . 金书铁券- 1.即丹书铁券。古时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 72 .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 73 . 教书匠- 指教师(含轻蔑意)。 
- 74 . 金书铁契- 1.见"金书铁券"。 
- 75 .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 76 . 借书证- 1. 图书馆印发的借书证件。 
- 77 . 丽正书院- 1.见"丽正修书院"。 
- 78 . 丽正修书院- 1.亦作"丽正书院"。 2.又称集贤殿书院。唐始置,为中央掌管刊辑﹑校理经籍,搜罗遗逸图书,承旨撰集文章的机构。 
- 79 . 郡斋读书志- 书目名。南宋晁公武撰。共收书一千四百余部,每一书目之后有解题。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传世有“袁州本”和“衢州本”两种版本,均刊印于1250年,但内容互有不同。清末王先谦合校袁、衢两本为一本。 
- 80 . 开明书店- 1926年8月在上海成立。以出版青少年读物为主。有“世界少年文学丛刊”、“开明青年丛书”以及期刊《开明少年》、《中学生》等。1953年4月与在北京的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 
- 81 . 楷书吏- 1.专用楷隶誊抄古文书籍的官吏。晋代始置。 
- 82 .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 83 . 李书楼- 1.唐李磎的外号。 
- 84 .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 85 .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86 . 利群书社- 1920年2月由恽代英创办于武昌。主要经销革命书刊、报纸。同年秋,湖北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常在书社举办读书报告会。1921年6月7日毁于战火。 
- 87 . 历书时- 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系统。其秒长等于1900年1月0日12时正,回归年全年长度的1/315569259747。 
- 88 . 毛泽东书信选集-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1983年12月出版。收入1920-1965年的书信三百七十二封。每封信后都注明刊印所根据的原件。大多据手稿刊印。 
- 89 . 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由安全理事会提名推荐,经联合国大会任命。职责是领导秘书处工作;在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等会议中,行使其职权;向联合国大会递交年度报告;并有权将可能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事件提请安理会注意。任期五年,期满可以连任。 
- 90 . 联合国秘书处-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职责是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通过的决议和计划等。只对联合国负责,不接受任何国家政府的指示。 
- 91 . 良友图书公司- 1925年在上海成立。次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良友》,又曾编辑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等。1946年停业。1984年在香港复业。 
- 92 . 两湖书院- 1.清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在湖北武昌设立的学校。学生为湖南﹑湖北两省生员,课程有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六门。 
- 93 . 龙书案- 1.即龙案。 
- 94 . 南菁书院- 1.原址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内。清光绪九年江苏学政黄体芳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王先谦曾讲学于此,辑成《皇清经解续编》一四三○卷,又刊《南菁丛书》及《南菁札记》。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 
- 95 . 南书房- 1.在北京故宫干清宫西南隅,本清康熙帝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 
- 96 . 马陵书树- 1.《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后因以"马陵书树"为神机妙算﹑克敌制胜之典。 
- 97 . 内书房- 1.旧时富家宅院第二进院落的厢房。是主人读书起居和会见知交之所。 
- 98 . 内书生- 1.在宫中担任抄写工作的书吏。 
- 99 . 内书堂- 1.宫廷内的学堂。 
- 100 . 梅花书院- 1.书院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明嘉靖中建,初名甘泉书院,又名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改为梅花书院。 
- 101 . 名书锦轴- 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 102 . 秘书丞- 1.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 103 . 秘书监- 1.官名。东汉桓帝时设置,南北朝末期以后为秘书省之长官,掌邦国经籍图书著作等事,明废。参阅《初学记》卷十二。 
- 104 . 秘书郎- 1.官名。魏晋时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唐代曾改称兰台郎。历代多另设校书郎,校勘典籍,以秘书郎专掌图书收藏及抄写事务。明初并其职于翰林院。清末在翰林院检讨之下复设秘书郎一职。 
- 105 . 秘书省- 1.官署名。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典司图籍。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秘书监,监以下有少监﹑丞及秘书郎﹑校书郎﹑正字等官,领国史﹑著作二局。唐代改称兰台﹑麟台。明以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 106 . 秘书外监- 1.唐诗人贺知章的自称。 
- 107 . 秘书学- 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研究秘书的任务,秘书的各项基本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秘书工作者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使秘书工作者更好地协助决策和承办业务。 
- 108 . 秘书院- 1.清代内三院之一。掌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摘录各衙门疏状,传布帝王命令及草拟祭文等。 
- 109 . 幕府书厨- 1.辽朱遵度的外号。 
- 110 . 南北书派- 南方与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书法派别。宋代赵孟坚《论书》有“晋宋而下,分而南北”之语,清代阮元《南北书派论》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实即以帖学为南派,以碑学为北派。但其说与书法史并不很符合。 
- 111 . 能书不择笔- 写字好的人不计较笔的优劣。 
- 112 .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113 .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 114 . 凭书请客,奉贴勾人- 1.犹言照章办事。 
- 115 . 曝书见竹- 指睹物思人。 
- 116 . 曝书亭词- 词集。清代朱彝尊作。七卷。收词六百余首。清代李富孙有《曝书亭集词注》,考证颇为详尽。此外还有《曝书亭删余词》一卷、《曝书亭词手稿原目》一卷。 
- 117 .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 118 . 箧书潜递- 1.谓秘密传递书信。 
- 119 .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 120 . 秦书八体- 1.指秦代通行的八种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