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识的成语

识的成语(共159个)

  • 有眼不泰山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
    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抬举

    bù shí tái jǔ

    成语解释: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
    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 时务

    bù shí shí wù

    成语解释: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
    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 大体

    bù shí dà tǐ

    成语解释: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
    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成语出处:《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 人生字忧患始

    rén shēng shí zì yōu huàn shǐ

    成语解释:忧患:忧愁,苦难。
    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指一个人识字以后,从书中增长了见识,对周围事物就不会无动于衷。

    成语出处: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 时务者为俊杰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成语解释: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成语出处: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庐山真面目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成语解释: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见多广

    jiàn duō shí guǎng

    成语解释:识:知道。
    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 一般见

    yī bān jiàn shí

    成语解释: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

  • 高低

    bù shí gāo dī

    成语解释:识:知道,认识。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 博闻强

    bó wén qiáng zhì

    成语解释:闻:见闻;识:记。
    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目不

    mù bù shí dīng

    成语解释:丁:表示最简单的字。
    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一丁不

    yī dīng bù shí

    成语解释: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 一面之

    yī miàn zhī shí

    成语解释: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成语出处:元《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 不知

    bù shí bù zhī

    成语解释: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