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识的成语

识的成语(共159个)

  • 老马

    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识:认得;途:路。
    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途老马

    shí tú lǎo mǎ

    成语解释: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变从宜

    shí biàn cóng yí

    成语解释: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

  • 之无

    bù shí zhī wú

    成语解释:识:认识。
    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 通材达

    tōng cái dá shí

    成语解释: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

    成语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 之士

    yǒu shí zhī shì

    成语解释: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 似曾相

    sì céng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成语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好歹

    bù shí hǎo dǎi

    成语解释:歹:坏。
    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 之无

    lüè shí zhī wú

    成语解释:之、无:指最简单的字。
    形容识字不多。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 远见卓

    yuǎn jiàn zhuó shí

    成语解释:卓:高超;识:见识。
    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成语出处:明・焦靖《玉堂丛话・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 一丁

    bù shí yī dīng

    成语解释: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 文断字

    shí wén duàn zì

    成语解释:知晓文字。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有胆有

    yǒu dǎn yǒu shí

    成语解释: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 泰山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解释: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素不相

    sù bù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