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成语(共159个)
高才卓识
成语解释:见“高才远识”。
成语出处:《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
高才远识
成语解释: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高识远见
成语解释:见“高见远识”。
成语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王珪母妻识见》:“其高识远见,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知时识务
成语解释:务:事。
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况我每知时识务,正该如此。”
闳识孤怀
成语解释: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
鉴机识变
成语解释:察看时机,了解动向。
成语出处:《晋书・皇甫真载记》:“燕朝无纲纪,实可图之,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
识微见几
成语解释: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成语出处:元《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识明智审
成语解释: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成语出处:宋・张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识涂老马
成语解释:见“识途老马”。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夜过磨盘岭》诗:“攫食饥乌心未饱,识涂老马足堪扪。”
通儒达识
成语解释:见“通儒达士”。
成语出处:《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通元识微
成语解释: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博学多识
成语解释: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才高识远
成语解释: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成语出处: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博识多通
成语解释:博:广博。
识:学识。
通:精通事理。
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博识洽闻
成语解释:见多识广,学识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