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成语(共159个)
不打不成相识
成语解释: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见经识经
成语解释: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见精识精
成语解释:同“见经识经”。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却被院中婆娘见精识精,看破了八九分。”
浅见寡识
成语解释: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
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成语出处: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
短见薄识
成语解释:指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高见远识
成语解释:谓见识高远。
成语出处:宋・赵彥卫《云麓漫钞》卷十:“圣人高见远识,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
深识远虑
成语解释:深:精到;虑:思考,谋划。
有深广的见识,长远的考虑。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列传》:“古之明王,深识远虑,动居其厚。”
识时达务
成语解释: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识时通变
成语解释:见“识时达变”。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尔祖子文,为楚名臣,识时通变。”
才识过人
成语解释: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一字不识
成语解释: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蒲元识水
成语解释:蒲元:人名。
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
识荆恨晚
成语解释: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
学识渊博
成语解释:指学识深而且广。
成语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不打不相识
成语解释: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