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识的成语

识的成语(共159个)

  • 顾大局,大体

    gù dà jú , shí dà tǐ

    成语解释: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受损害。

    成语出处: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相信,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识大体、守纪律的。”

  • 大体,顾大局

    shí dà tǐ , gù dà jú

    成语解释:认识到有关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顾全局利益。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会议上的讲话》:“不论工人也好,农民也好,知识分子也好,爱国民主人士也好,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都是相信跟着党走是对的。”

  • 二五而不知十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成语解释: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纥字不

    hé zì bù shí

    成语解释:识:认识。
    指人不识字。

    成语出处:《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汝纥字不识耶!”

  • 起倒

    bù shí qǐ dǎo

    成语解释:识:知道,认识。
    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

  • 一丁

    wèi shí yī dīng

    成语解释:丁:“个”的讹字。
    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东家

    bù shí dōng jiā

    成语解释: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成语出处:“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 局面

    bù shí jú miàn

    成语解释:犹不识时务。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

  • 之无

    jǐn shí zhī wú

    成语解释:之无:指最简单的字。
    形容识字不多。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 人间有羞耻事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成语解释: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反眼不

    fǎn yǎn bù shí

    成语解释:翻脸不认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 教一

    jiāo yī shí bǎi

    成语解释: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成语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 知书

    zhī shū shí lǐ

    成语解释:有文化,懂礼貌。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 博闻多

    bó wén duō shí

    成语解释: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
    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魏书・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 戴头

    dài tóu shí liǎn

    成语解释: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