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思组词
  4. 【思】开头能组哪些词

【思】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佛教语。指贪﹑嗔﹑痴等迷情。

  • 2 .

    1.我国少数民族部族名。敕勒诸部之一。见《新唐书.回鹘传上》。 2.复姓。回纥九姓之一。唐有思结归国。见《新唐书.王君?传》。

  • 3 .

    1.怀念旧事或旧友。

  • 4 . 旧丘

    1.比喻不忘本或对乡土的怀念。语本《礼记.檀弓上》:"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

  • 5 .

    1.反省过失。

  • 6 .

    1.眷念。

  • 7 .

    1.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 8 .

    1.渴念。

  • 9 .

    1.同"思鲈莼"。

  • 10 .

    1.思虑劳累。 2.香料名。

  • 11 .

    1.竹名。

  • 12 .

    1.木名。

  • 13 .

    1.思辨能力。 2.犹思致。才思情致。 3.犹构思。 4.指构思设计的才智。

  • 14 .

    1.思维能力。

  • 15 .

    1.怀恋。

  • 16 .

    1.志趣和器量。

  • 17 .

    考虑;想:细细思量|思量再三。

  • 18 .

    1.宋高宗赵构死后葬于会稽之永思陵。宋人因以"思陵"为高宗的代称。

  • 19 .

    1.同"思鲈莼"。

  • 20 . 鲈莼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辟齐王东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菇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因以"思鲈莼"喻思乡归隐。

  • 21 . 鲈脍

    1.见"思鲈莼"。

  • 22 .

    1.思想的门径;思维的条理脉络。

  • 23 .

    1.思索考虑。 2.犹心智,心思。

  • 24 . 虑恂达

    恂达:通达;思:思索;虑:考虑。指头脑有识辨能力,思索考虑很通达。

  • 25 . 虑营营

    营营:往来盘旋的样子,这里指为名利而劳碌费神。形容为了功名利禄而用心奔走。

  • 26 .

    1.犹谋略。

  • 27 .

    1.方言。忖度。

  • 28 .

    1.犹谋议。

  • 29 .

    1.竹名。

  • 30 .

    1.才思谋略。 2.考虑,思索。

  • 31 .

    思念仰慕:无限思慕|由衷思慕。

  • 32 .

    怀念;想念:思念死去的父亲|思念乡亲们。

  • 33 . 悲翁

    1.乐曲名。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参阅《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郭茂倩题解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

  • 34 . 辨哲学

    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企图从概念中推出实在,从而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维所构造出来的一般法则,如19世纪黑格尔的哲学学说。

  • 35 .

    1.见"思辨"。

  • 36 . 不出其位

    思:考虑;位:职位。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闯劲。

  • 37 . 不出位

    思:考虑;位:职位。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闯劲。

  • 38 .

    1.忖度。

  • 39 .

    1.思虑辨察。

  • 40 .

    ①一阵子涌现出的念头:思潮起伏|思潮滚滚。 ②一种有影响的思想潮流:共产主义思潮|拜金思潮。

  • 41 . 潮起伏

    思想活动极频繁。

  • 42 .

    1.想望。

  • 43 .

    1.犹怀春。谓少女思慕异性。

  • 44 .

    1.亦作"思莼"。同"思鲈莼"。

  • 45 . 莼鲈

    1.见"思鲈莼"。

  • 46 .

    1.古代司市管理市政﹑听治讼狱的处所。犹汉之市亭。

  • 47 .

    1.思念,念念不忘。存,铭记在心。

  • 48 .

    1.考虑;思量。

  • 49 . 帝乡

    1.唐教坊曲名。见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 2.词牌名。

  • 50 .

    1.犹洞察。

  • 51 .

    1.才思器量。 2.谓才思气度。

  • 52 .

    1.省己之不足。 2.才思短浅。

  • 53 . 断义绝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 54 . 而不学则殆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55 .

    1.佛﹑道以人世为凡尘,故称神仙或僧道思慕世俗生活为思凡。

  • 56 .

    1.想念。

  • 57 .

    1.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 2.鸟名。

  • 58 . 妇病母

    指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比喻作伪。

  • 59 .

    1.思念罪过。

  • 60 .

    1.思考能力。

  • 61 .

    1.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

  • 62 .

    1.怀古。

  • 63 . 古之情

    思:想念;古往昔;情:情感。怀念往昔的一种情感。

  • 64 .

    1.思念。

  • 65 .

    1.想望回故乡。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 66 . 归乐

    1.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2.指杜鹃的鸣声。 3.唐曲调名。见宋王溥《唐会要.诸乐》。 4.词牌名。宋柳永有《思归乐》词。

  • 67 . 归其雌

    指退藏潜服。

  • 68 . 归引

    1.琴曲名。相传春秋时邵王聘卫侯女,未至而王死,太子留之,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遂援琴而歌曰:"涓涓流水,流反而淇兮;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诡随;坎坷何辜兮,离厥灾。"曲终,自缢而死。亦名《离物操》。见汉蔡邕《琴操.思归引》。

  • 69 . 归张翰

    1.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

  • 70 .

    1.反省过失。

  • 71 . 过半

    1.谓已领悟大半。 2.指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 72 . 过半矣

    ①指已领悟大半。 ②指事情已获大部分解决。

  • 73 .

    1.方言。想,考虑。

  • 74 . 怀

    1.谓胸中的学识。 2.情怀。 3.怀念。

  • 75 . 患预防

    想到会发生祸患,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 76 .

    1.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2.指文学作品的意趣或意境。

  • 77 .

    1.杜仲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杜仲》。

  • 78 .

    1.考虑斟酌。

  • 79 . 子宫

    1.宫名。汉武帝太子据以巫蛊事自杀,武帝知其冤后,作思子宫,并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县。见《汉书.戾太子刘据传》。

  • 80 . 子蔓

    1.悬肠草的别名。

  • 81 . 子台

    1.指汉武帝所作归来望思之台。

  • 82 .

    1.犹才思。

  • 83 . 念存想

    存想:想念。形容非常想念。

  • 84 .

    1.思侣之鸟。

  • 85 .

    1.思恋异性的女子。

  • 86 .

    1.《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毛传:"齐,庄也。"郑玄笺:"常思庄敬者,大任也,乃为文王之母。"后因以"思齐"赞美母教及内助之词。

  • 87 .

    1.旧时书信语。犹想念。

  • 88 .

    1.亦作"思"。 2.反省罪愆。

  • 89 . 前算后

    思想前面,盘算后面。

  • 90 . 前想后

    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

  • 91 .

    1.犹思存。《诗·郑风·出其东门》:"虽则如荼,匪我思且。"郑玄笺:"匪我思且,犹非我思存也。"马瑞辰通释:"且即徂之渻借,故《笺》谓且犹存。《释文》:且音徂,引《尔雅》'徂,存也'为证。"一说"且"为语助(音jū),见朱熹集传。

  • 92 .

    1.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

  • 93 .

    1.思念之情。

  • 94 .

    1.悲秋。

  • 95 . 人树

    1.周初,召公巡行乡邑,在棠树下决狱理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身后,人民留着棠树不伐,作《甘棠》诗怀念他。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称贤者或先人所种之树为"思人树"。因见树则思慕其人,故称。

  • 96 . 如涌泉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 97 . 若涌泉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 98 . 深忧远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 99 .

    1.省察;考虑。

  • 100 .

    1.思恋异性的男子。 2.忧思善感之士。

  • 101 . 士操

    1.琴曲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见汉蔡邕《琴操.文王思士》。

  • 102 .

    1.犹心事。

  • 103 .

    1.思量筹划。

  • 104 . 所逐之

    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

  • 105 .

    1.思考探求。

  • 106 .

    1.深思。

  • 107 .

    1.思念故土。

  • 108 .

    1.三国魏曹植封陈思王,简称"思王"。

  • 109 .

    1.思念想望。 2.思慕向往。

  • 110 .

    1.亦作"思维"。 2.思量。 3.指想念。 4.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 111 . 惟树

    1.菩提树的别名。又称贝多。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沉思坐化成佛,故称。

  • 112 .

    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 113 . 维能力

    1. 思维的本能或能力;尤指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的能力。

  • 114 . 维形式

    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具有不同结构的判断形式、推理形式、证明形式也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在具体思维中,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既不存在没有思维形式的思维内容,也不存在没有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但是思维形式对于思维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逻辑学可以把思维形式抽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 115 . 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唯物主义主张两者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主张两者统一于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两者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 116 .

    1.才思学识。

  • 117 .

    1.指文学作品的情趣﹑意味。

  • 118 . 无邪

    1.心无邪意;心归纯正。

  • 119 .

    1.犹理解。

  • 120 .

    1.杜仲的别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