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中间的成语(共206个)
博学多才
成语解释: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
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不学无术
成语解释:术:技术;技艺。
没有学问;没有本领。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才疏学浅
成语解释:才:才能;疏:空虚;浅薄。
才能不高;学问不深。成语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博学审问
成语解释:博:广;审:详尽细密。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教学相长
成语解释: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
教和学互相促进。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邯郸学步
成语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
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成语出处: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博学多闻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成语出处:《文子・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枉辔学步
成语解释: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
好学深思
成语解释:好:喜爱;深:深入。
好学而心细,勤于思考。比喻心力并用。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何仙》:“有乐陵李忭,乃好学深思之士,其相好友在座,出其文,代为之请。”
鹦鹉学舌
成语解释: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饱学之士
成语解释:饱学:学识渊博。
指学识渊博的人。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宿学旧儒
成语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品学兼优
成语解释:兼:都。
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文江学海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成语出处: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家学渊源
成语解释:家学:家传的学问;渊源:水源;这里指根源。
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学问扎实;学有根底。成语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送林宽夫父子》:“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