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中间的成语(共206个)
- 博学笃志- 成语解释:博:广;笃志:志向专一。 
 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独学寡闻- 成语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 
 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新学小生- 成语解释: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 贫不学俭- 成语解释: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 力学不倦- 成语解释:力学:努力学习。 
 倦:疲倦。
 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旧唐书・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 青钱学士- 成语解释:《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 曲学多辨- 成语解释:曲学:知识不广泛且头脑顽固的人;辨:通“辩”,争论。 
 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喜欢毫无意义的争辩。-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辨。 
- 淫学流说- 成语解释:淫:浮华;流说:指不合正道的邪说。 
 浮华的学问,不合正道的邪说。-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淫学流说。” 
- 初学涂鸦- 成语解释: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写作水平不高,涂抹修改的地方很多。 
 形容刚开始研究学问。-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 
- 力学笃行- 成语解释:力学:努力学习。 
 笃行:切实地实行。
 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成语出处:宋・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 鹦鹉学语- 成语解释: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 
 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 以学愈愚- 成语解释: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 枉学屠龙- 成语解释:枉:徒然,白白地;屠:杀。 
 白白学习了杀龙的技术。比喻徒然学习毫无实用价值的技术。-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 顿学累功- 成语解释: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困而学之- 成语解释:困:困惑。 
 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