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中间的成语(共206个)
曲学诐行
成语解释: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硕学通儒
成语解释: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成语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调嘴学舌
成语解释:调嘴:耍嘴皮。
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杂学旁收
成语解释:杂学:各种各样的学问;旁:广泛。
多方面广泛地吸取和积累知识。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
敩学相长
成语解释:谓教与学相互促进。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五,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敩学相长也。”
八砖学士
成语解释:八砖:八行砖。
指懒惰的人。成语出处:唐・李肇《翰林志》:“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李程官翰林学士,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不学无识
成语解释: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成语出处:宋・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村学究语
成语解释: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冬烘学究
成语解释:冬烘:形容懵懂,浅陋。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成语出处: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高斋学士
成语解释: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巨学鸿生
成语解释: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成语出处: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巨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钜学鸿生
成语解释:学识渊博的人。
成语出处: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