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06个)

  • 斗酒

    dǒu jiǔ xué shì

    成语解释: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 壮行

    yòu xué zhuàng xíng

    成语解释: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 青藜

    qīng lí xué shì

    成语解释:指博学之士。

    成语出处:《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 织文

    zhòng xué zhī wén

    成语解释:种:栽种,引申为培养。
    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成语出处: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种学织文,名播于迩遐。”

  • 绩文

    zhòng xué jì wén

    成语解释:种:栽种,引申为培养。
    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成语出处: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蕃其有。”

  • 好问

    qín xué hǎo wèn

    成语解释: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 兼优

    cái xué jiān yōu

    成语解释: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成语出处:《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 多识

    bó xué duō shí

    成语解释: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 宏才

    bó xué hóng cái

    成语解释: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

  • 苦练

    qín xué kǔ zh

    成语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成语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而大遗

    xiǎo xué ér dà yí

    成语解释: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
    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成语出处: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无以广才

    fēi xué wú yǐ guǎng cái

    成语解释: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活到老到老

    huó dào lǎo xué dào lǎo

    成语解释:指老人坚持学习或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永远学不尽。

    成语出处:王朔《橡皮人》:活到老学到老嘛。

  • 思而不则殆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

    成语解释: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
    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学而不轴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幼而,壮而行

    yòu ér xué , zhuàng ér xíng

    成语解释: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