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的成语(共182个)
沸沸扬扬
成语解释: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掀动;升腾。
开水翻滚;气泡升腾的样子。比喻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形容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的情景。成语出处:《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纷纷扬扬
成语解释:纷纷:众多。
扬扬:飘落的样子。
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时遇冬初,纷纷扬扬下着这一天大雪。”
意气扬扬
成语解释: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
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扬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发扬蹈厉
成语解释: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
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家丑不可外扬
成语解释: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欲要讼之于官,争奈家丑不可外扬,故尔中止。”
抑扬顿挫
成语解释:抑:降低;挫:转折。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成语出处: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发扬光大
成语解释:光大:使显赫盛大。
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成语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隐恶扬善
成语解释:隐:隐匿;隐瞒;扬:宣扬。
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隐恶扬美
成语解释:隐:隐匿;扬:宣扬。
不谈人的坏处,只宣扬人的优点和长处。成语出处:《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国语・越语下》: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
遏恶扬善
成语解释:遏:阻止;扬:宣扬。
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成语出处:《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扬汤止沸
成语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臭名远扬
成语解释: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
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成语出处:《宋书・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焚骨扬灰
成语解释: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分道扬镳
成语解释: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
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