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扬的成语

扬的成语(共182个)

  • 分路

    fēn lù yáng biāo

    成语解释:扬镳:指驱马前进。
    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慷慨激

    kāng kǎi jī yáng

    成语解释:激扬:振奋昂扬。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 镳分路

    yáng biāo fēn lù

    成语解释: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
    分路而行。指独树一帜,各行其是。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高祖记》:“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

  • 跋扈

    fēi yáng bá hù

    成语解释: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
    原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现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葩振藻

    yáng pā zhèn zǎo

    成语解释:葩:华美;藻:文采。
    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成语出处:《北史・文苑传序》:“汉自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扬为之杰。东京之朝,兹道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班、傅、张、蔡为之雄。”

  • 飞砂

    fēi shā yáng lì

    成语解释:见“飞沙走砾”。

    成语出处:《元史・顺帝纪十》:“京师大风自北起,飞砂扬砾,白日昏暗。”

  • 激浊

    jī zhuó yáng qīng

    成语解释:激:冲去;抨击;浊:不干净的水;清:清澈的水。
    冲去脏水;使清水涌流。比喻批评过错;表彰良善;扬善除恶。

    成语出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 清激浊

    yáng qīng jī zhuó

    成语解释: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 得意

    yáng yáng dé yì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

  • 眉吐气

    yáng méi tǔ qì

    成语解释: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
    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

    成语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 衒材

    xuàn cái yáng jǐ

    成语解释:炫耀才能,故意表现自己。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亦何尝献策干时,高谈王霸,衒材扬己,力抵公卿。

  • 衒才

    xuàn cái yáng jǐ

    成语解释:衒:炫耀;扬:赞扬,传播。
    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高谈王霸,衒才扬己,历抵公卿,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盖养亲之故也。”

  • 跋扈飞

    bá hù fēi yáng

    成语解释:指骄横放肆。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 厉铺张

    yáng lì pù zhāng

    成语解释:夸大渲染。

    成语出处:清・王韬《英但自守》:“而载笔者扬厉铺张,若临大敌,赏功之典,至再至三。”

  • 游光

    yóu guāng yáng shēng

    成语解释: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列郡之中,亦有弓旌贲及,著作繁富,游光扬声,倾动海内者矣。”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