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威的成语

威的成语(共111个)

  • 凤祥麟

    wēi fèng xiáng lín

    成语解释: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象征,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宋书・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 祥麟

    xiáng lín wēi fèng

    成语解释: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元《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

  • 利诱

    lì yòu wēi xié

    成语解释: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
    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 shā wēi bàng

    成语解释: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

  • 人凭志气虎凭

    rén píng zhì qì hǔ píng wēi

    成语解释:人靠的是志气,老虎凭的是威风。形容人必须有志气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 文能附众,武能

    wén néng fù zhòng , wǔ néng wēi dí

    成语解释: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
    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 恩并行

    wēi én bìng xíng

    成语解释:威:威力;恩:恩德;并行:一并施行。
    威力与恩德一起用。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威恩并行。

  • 赫斯之

    hè sī zhī wēi

    成语解释:赫:显耀。
    斯:语气助词。
    威:威严。
    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成语出处:《晋书・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 福由己

    wēi fú yóu jǐ

    成语解释:威福:指赏罚。
    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刘炜之传》:“太后威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

  • 草木知

    cǎo mù zhī wēi

    成语解释: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 望素著

    wēi wàng sù zhù

    成语解释: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著:明显。
    一向很有威望。

    成语出处:元《宋史・宗泽传》:“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 望素着

    wēi wàng sù zhù

    成语解释: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着:明显。
    一向很有威望。

    成语出处:元《宋史・宗泽传》:“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 风祥麟

    wēi fēng xiáng lín

    成语解释: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元《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 民不畏

    mín bù wèi wēi

    成语解释:畏:害怕;威:威胁。
    人民不害怕威胁。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

    成语出处:《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 反文

    jié wēi fǎn wén

    成语解释: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
    节抑威强,复用文理。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