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的成语(共111个)
威信扫地
成语解释:威信:威望和信誉。
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成语出处: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作福作威
成语解释: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成语出处:语出《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威震天下
成语解释:威:威势或威望。
震:震动。
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威胁利诱
成语解释: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成语出处: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胁利诱下,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鬼混下去。”
威迫利诱
成语解释:既用暴力威胁、诱惑;又用名利强迫。指软硬兼施。诱:诱惑。
成语出处:宋・王灼《颐堂文集・卷三・李仲高石君堂》诗:“利诱威胁拟夺去,仲高誓死君之侧。”
恩威并用
成语解释: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摄威擅势
成语解释:谓凭借权势,专横跋扈。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昔者齐简公释其国家之柄,而专任其大臣,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凛凛威风
成语解释: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有一个守旗壮士,冠簪鱼尾,甲皱龙鳞,身长一丈,凛凛威风,便是险道神郁保四。”
群威群胆
成语解释: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成语出处: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
克爱克威
成语解释:《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后因以“克爱克威”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成语出处:《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奋武扬威
成语解释: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恩威并重
成语解释: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声威大震
成语解释:声势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
恩威并济
成语解释: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威风扫地
成语解释: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
成语出处:赵树理《三里湾》:“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