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的成语(共111个)
恩威并著
成语解释: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成语解释: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
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成语出处: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官不威,爪牙威
成语解释:爪牙:比喻辅佐的人。
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少不得官不威,爪牙威,做都管,做大叔,走头贴,打驿吏,欺估客,诈乡民,总是这一干人丁。”
官不威,牙爪威
成语解释:牙爪:爪牙,比喻辅佐的人。
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俺也是文齐福不齐,你正是官不威牙爪威。”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成语解释:威武:武力;贱:地位低。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成语出处: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成语解释:长:助长。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成语解释:长:助长。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成语解释: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成语解释:长:助长。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成语出处: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威武不能屈
成语解释:威武:武力。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虎威狐假
成语解释:假:假借,凭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诗》:“或以集翼鷃披,虎威狐假。”
威凤片羽
成语解释:由一根凤羽而显示其全貌。比喻卓越的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或珍贵难得的事物的零星片断。
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诗话・费鹿峰诗笺》:“泛然酬应之作,犹是七子遗响,集未必存,威凤片羽,亦不可轻弃也。”
威刑肃物
成语解释:以严刑使人恭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狐藉虎威
成语解释: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成语出处:《宋书・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威而不猛
成语解释:有威仪而不凶猛。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