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蛮组词
  4. 【蛮】结尾能组哪些词

【蛮】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阿

    1.唐女伶名。 2.泛指女伶。 3.指唐白居易女侍小蛮。白居易尝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句。 4.杨贵妃的小名。

  • 2 . 八

    1.古谓南方的八蛮国。《周礼.夏官.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礼记.王制》"南方曰蛮"孔颖达疏引《尔雅》汉李巡注云:"一曰天竺,二曰咳首,三曰僬侥,四曰跛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七曰狗轵,八曰旁春。"后以泛指外族。

  • 3 . 霸

    1.方言。勉强。 2.方言。坚决﹔执拗。

  • 4 . 白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分布于今云南省滇池﹑洱海地区及四川省南部。唐时其首领参加了南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首领段氏在云南建立了大理国。白蛮中居今洱海地区者﹐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 5 . 百

    1.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

  • 6 . 板楯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秦汉时分布在当时的巴郡一带。

  • 7 . 逋

    1.指逋慢不顺的蛮夷。

  • 8 . 边

    1.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 9 . 村

    1.粗野。

  • 10 . 逞

    1.肆意蛮横。

  • 11 . 楚

    1.古代指楚国境内的民族。

  • 12 . 触

    1.《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触和蛮,古代寓言中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后因以"触蛮"称因争细微私利而兴师动众。

  • 13 . 达失

    1.波斯语d?nishmend的音译。意指回教徒。

  • 14 . 洞

    1.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15 . 东

    1.指东谢蛮。 2.唐鼓吹铙歌名。

  • 16 . 刁

    1.狡猾蛮横。

  • 17 . 东谢

    1.古族名。唐代分布在今贵州省东北境。因其首领姓谢而得名。

  • 18 . 动

    1.方言。指动手打人等野蛮行为。

  • 19 . 独锦

    1.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

  • 20 . 樊

    1.唐白居易的家妓樊素﹑小蛮的并称。

  • 21 . 放

    1.使用蛮横手段。

  • 22 . 横

    蛮横。

  • 23 . 荆

    1.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

  • 24 . 六

    1.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

  • 25 . 獠

    1.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

  • 26 . 缗

    1.鸟鸣声。

  • 27 .

    1.比翼鸟。 2.水兽名。 3.鸟声。

  • 28 . 绵

    1.亦作"绵蛮"。 2.《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毛传:"绵蛮,小鸟貌。"朱熹集传:"绵蛮,鸟声。"王国维《观堂集林.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虫之小者曰蠛蒙,鸟之小者亦曰绵蛮,殆皆微字之音转。"《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绵蛮黮?。"李善注:"《韩诗》曰:'绵蛮黄鸟',薛君曰:'绵蛮,文貌。'"历来诗文中多用小鸟﹑鸟声二说。指小鸟或鸟鸣声。

  • 29 . 茫

    1.亦作"茫诏"。 2.古代西南部族名。

  • 30 . 髦

    1.语出《诗.小雅.角弓》:"如蛮如髦。"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 31 . 邈

    1.边远地区的蛮夷。

  • 32 . 南诏

    1.指乌蛮等族。

  • 33 . 南

    1.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2.旧时小说中辽﹑金人对宋及宋人的称呼。

  • 34 . 乃

    1.也称乃蛮部,一作奈曼。古族名。辽金时,游牧于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文化较高,统治阶层信景教。至元太祖时始灭。 2.蒙语"八"。

  • 35 . 强

    1. 强横凶蛮。如:鹞鹰是鸟类中很强蛮的一种。

  • 36 . 菩萨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押两仄声韵转押两平声韵。 ②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 37 . 菩萨

    词篇名。相传为唐代李白作。上片渲染山林清寒伤心之景,下片由景入情,写闺中思妇伫立盼望游子归来的哀伤。全篇意境苍凉,笔法浑厚,结尾含蓄不尽,是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最早文人词之一。

  • 38 . 菩萨

    词篇名。南宋辛弃疾作。题为“书江西造口壁”。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词中回顾了南宋初年的历史耻辱,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达对故土的眷恋,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明收复失土的信念。

  • 39 . 浅

    1.我国古代对南方发展程度较高,生活习俗等比较接近汉族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 40 . 狮

    1.宋代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亦借指这种蒸糕。 2.古代武官腰带钩上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带。 3.指旧时节日赛会扮演的狮子﹑蛮王。

  • 41 . 山

    1.旧指居住在山间的南方某些少数民族。

  • 42 . 戎

    1.亦作"戎曼"。即蛮氏。古族名。西戎的一支。春秋时分布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一带。后为楚所灭。 2.泛指四夷。

  • 43 . 生

    1.古时对南方未入州城定居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 44 . 耍

    1.[方]∶蛮不讲理。

  • 45 . 土

    1.旧指仡佬族。

  • 46 . 乌

    1.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 47 . 武陵

    1.汉时对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为武陵郡,故名。

  • 48 . 五水

    1.古代巴人的一支。因居住在"西阳五水"旁,故名。南朝宋﹑齐于其地设若干左郡﹑左县,遂与汉人杂居,逐渐同化。

  • 49 . 溪

    1.即五溪蛮。东汉至宋对分布在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区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无溪﹑辰溪),故称。

  • 50 . 谢阿

    唐代舞伎。原为民间艺人,后入宫廷。擅长《凌波舞》,表现龙女在波浪起伏的水面上翩翩起舞。由玄宗作曲伴奏。

  • 51 . 小

    1.唐白居易的舞妓名。 2.泛指姬妾。 3.酒器名。

  • 52 . 凶

    1.凶恶野蛮。

  • 53 . 野

    ①不文明;没有开化:野蛮落后|野蛮时代。 ②蛮横不讲理:作风粗暴野蛮。

  • 54 . 要

    1.指王畿外极僻远的蛮荒之地。要﹐要服。

  • 55 . 夷

    1.古代对东方和南方各族的泛称。

  • 56 . 鱼

    1.亦作"鱼蛮子"。 2.渔夫,渔民。

  • 57 . 渔

    1.指以舟为家的渔民。

  • 58 . 指日

    1.古时祈晴用的神画像。

  • 59 . 诸

    1.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 60 . 瘴

    1.旧指南方少数民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