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拟组词
  4. 【拟】开头能组哪些词

【拟】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不于伦

    拟:比拟;伦:同类。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比拟失当。

  • 2 .

    1.科举制度中主考官拟作的示范文章。又称拟墨。

  • 3 .

    1.谓仿效帝王制度。

  • 4 .

    1. 一般是指无形的东西,常强调形成或造出与预想的设计、原来的目的或某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相适合的东西。如:拟出一项财政报告。

  • 5 .

    1.犹打算。

  • 6 .

    1.犹抵命。

  • 7 .

    1.草拟。

  • 8 .

    1.一定。 2.决定。 3.起草制定。

  • 9 .

    1.揣度;推测。

  • 10 .

    1.量刑判罪。

  • 11 .

    1.效法。

  • 12 .

    1.效法。

  • 13 . 非其伦

    指比拟不当。

  • 14 . 稿

    1.起草文稿。

  • 15 .

    1.诗文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如汉扬雄拟《易》作《太玄》﹐拟《论语》作《法言》﹐以及《文选》中的"杂拟"等。后成为诗体之一。晋陆机﹑南朝宋鲍照等皆有《拟古》诗。

  • 16 . 规画圆

    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 17 .

    1.犹防御。

  • 18 .

    1. 一组观测结果的数字统计与相应数值组的吻合。

  • 19 . 话本

    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小说。今多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所写的白话短篇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等。

  • 20 .

    1.亦作"拟迹"。 2.仿效。 3.揣度足迹。

  • 21 .

    1.汉扬雄仿《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后人谓之"拟经"。

  • 22 .

    1.犹御寇。

  • 23 .

    1.比拟;伦比。

  • 24 .

    1.指拟立为太子之说。 2.科学上有待证明的假设。

  • 25 .

    1.摹拟描摹。

  • 26 .

    1.即拟程。

  • 27 .

    1.明清时﹐各处奏本送达内阁后﹐由阁员用墨笔预拟批答于浮票﹐再送呈皇帝朱批﹐称为拟票﹐也称票拟。

  • 28 .

    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格。例如童话里的动物会像人一样思考、说话。

  • 29 . 人必于其伦

    拟:比拟;伦:类。必须拿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

  • 30 . 人化

    1. 使人格化;使带有或赋予人性的色彩。如:把螳螂拟人化地描写成拿着长柄大镰刀的人。

  • 31 .

    1.谓形貌上的比拟。

  • 32 . 声词

    也称“象声词”。摹拟自然声音的词。如哗啦、轰隆、叮咚。

  • 33 .

    1.比拟圣人。 2.仿效圣人。

  • 34 .

    1.奏疏的草稿。

  • 35 .

    1.古代祭祀仪式中模拟盥洗的动作。

  • 36 .

    1.定为死刑。 2.指某些昆虫的假死。因受外界惊动或袭击而呈半死状态﹐静伏不动﹐或跌落地面如死物﹐借以避敌。

  • 37 .

    有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与生活环境相似的外表形态。有保护作用。如竹节虫像竹节,木叶蝶像枯叶。

  • 38 .

    1.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2.拟定题目。

  • 39 .

    1.见"拟托"。

  • 40 .

    1.修辞方式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

  • 41 .

    1.效法。

  • 42 .

    1.犹设想。

  • 43 .

    1.模仿其状。

  • 44 .

    1.仿效。

  • 45 . 行路难

    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 46 .

    1.犹仿效。

  • 47 .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拟盐"指咏雪。

  • 48 .

    1.模仿其法度;仿效。

  • 49 .

    ①事先的谋划和议论:事实证明了拟议的正确。 ②草拟:拟议章程。

  • 50 .

    1.拟定使用。 2.备用。

  • 51 . 于不伦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 52 .

    1.见"拟喻"。

  • 53 .

    1.亦作"拟谕"。 2.打比方。

  • 54 .

    1.效法;模仿。

  • 55 .

    1.试任或代理官员改为正式任命。

  • 56 .

    1.比拟其规模制度。 2.草拟制订。

  • 57 .

    1.犹比拟。

  • 58 .

    1.指袁绍对曹操举印向肘事。

  • 59 .

    1.越分比于君主。

  • 60 .

    1.宋代官制。应试入选者﹐由吏部注名于册﹐经考询后拟定授官﹐称为拟注。

  • 61 . 柱体

    所有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多面体。两个互相平行的面称为拟柱体的底面,其余的面称为拟柱体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拟柱体的高。设拟柱体的上、下底面和中截面面积分别为q1、q2、q0,高为h,则其体积v=16h(q1+4q0+q2)。

  • 62 .

    1.谓打算达到。

  • 63 .

    1.起草奏章;准备奏呈。

  • 64 .

    1.揣度脚步。 2.谓投足。

  • 65 .

    1.定罪。

  • 66 .

    1.摹仿别人的风格或假托其口吻而写的作品。亦谓摹仿别人进行写作。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