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无组词
  4. 【无】结尾能组哪些词

【无】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不

    1.犹言有些。

  • 2 . 不识之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 3 . 称家有

    称:适合,相符。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 4 . 称家之有

    1.谓根据家中财力而行事。

  • 5 . 出有入

    出入于有无之中。

  • 6 . 大事化小,小事化

    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变成没事,息事宁人。

  • 7 . 得

    副词。也作“得毋”、“得微”。能不;岂不是:得无病乎|若辈得无苦贫乎?

  • 8 . 都

    1.倘无,若无。

  • 9 . 断

    1.绝无。

  • 10 . 独

    1.犹言难道没有。

  • 11 . 贵

    1.魏晋玄学的重要思想。谓以"无"为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本于《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代表人物为何晏﹑王弼。

  • 12 . 互通有

    通:往来。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主,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13 . 合

    1.犹何不。

  • 14 . 仅识之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 15 . 将

    1.莫非。

  • 16 . 句

    1.地名。在今浙江省诸暨县。

  • 17 . 决

    1. 表示某人所作的宣誓或作起誓。如:的确;决无虚言。

  • 18 . 可有可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

  • 19 . 空

    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 2.指虚无之境。

  • 20 . 旷

    1.犹绝无。

  • 21 . 了

    一点也没有:~睡意ㄧ~痕迹ㄧ洁如冰雪,~纤尘。

  • 22 . 懋迁有

    懋:通“贸”,贸易。买卖货物,互通有无。

  • 23 . 虑

    1.古代军中前卫部队持以报警的旗帜。

  • 24 . 聊胜于

    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 25 . 略识之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 26 . 略

    1.全无,毫无。

  • 27 . 能

    1.反问语。犹能不。

  • 28 . 贸迁有

    买卖货物。指商业上货物买卖,互通有无。

  • 29 . 冥

    1.谓虚无缥缈,无迹象可求。

  • 30 . 南

    1.[梵Namas]亦译作"南膜"。佛教语。归命﹑敬礼﹑度我之意。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归敬。

  • 31 . 南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法的尊敬或皈依。常加在佛、菩萨名或经典题名前。如“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等。

  • 32 .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

    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 33 . 若有若

    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 34 . 三

    1.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2.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 35 . 视有如

    把有事看得象没事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当一回事。

  • 36 . 视有若

    把有事看得象没事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当一回事。

  • 37 . 似有如

    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 38 . 昙

    1.见"昙摩"。

  • 39 . 太

    1.空旷虚无之境。

  • 40 . 谈

    1.《晋书.王衍传》﹕"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頠以为非﹐着论以讥之﹐而衍处之自若。"后以"谈无"指谈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观点。

  • 41 . 通共有

    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 42 . 万

    1.犹绝无。

  • 43 . 文

    1.中药当归的别名。

  • 44 . 慰情聊胜

    1.晋陶潜《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原为宽慰柴桑令刘程元有女无男之语,后因以"慰情聊胜无"为典,亦谓聊以自慰。

  • 45 . 慰情胜

    作为自我宽慰的话。

  • 46 .

    1.连空虚无有也没有。中国古代道家认为的天地万物形成以前的空寂状态。后亦泛指虚无,乌有。

  • 47 . 虚

    道家用指“道”的本体。谓本体实而若虚,有而若无,无所不在,又无形可见:对前途抹上了一层虚无的宿命论的色彩。

  • 48 . 移有足

    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 49 . 杳

    1.了无,绝无。

  • 50 . 音信杳

    没有一点消息。

  • 51 . 有生于

    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老子认为:"有"为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无"即是看不见的"道",为万物的本源。"有"由"无"产生。

  • 52 . 有

    1.亦作"有亡"。 2.有或无。 3.指家计的丰或薄。 4.指有馀与不足。 5.所有。 6.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

  • 53 . 圆常

    1.道教称日中神青帝,名圆常无;月中神赤帝夫人,名逸寥无。参阅《云笈七签》卷二三。

  • 54 . 之

    1.之字与无字。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 55 . 真

    1.佛教语﹐即空无。指事物的虚幻不实。

  • 56 . 至

    1.极虚无。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