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丝组词
  4. 【丝】开头能组哪些词

【丝】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一种糖的名称。

  • 2 . 析发解

    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

  • 3 .

    1.生丝和麻。 2.指缫丝绩麻之事。

  • 4 .

    1.亦作"丝弦"。 2.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亦借指弦乐器。

  • 5 . 线

    1.亦作"丝线"。 2.以丝纺成的线。

  • 6 .

    1.用丝绸制的鞋。

  • 7 .

    1. 用作金银丝芯的生丝线。

  • 8 .

    1.中国旧时买卖生丝的商行。其性质为中间商,盛行于江浙等省。

  • 9 .

    1.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 10 . 绣平原

    平原:指战国时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门下有食客数千人。用丝线来绣平原君。原表示对平原君极其钦慕。后也表示感激别人的恩惠。

  • 11 .

    1.即丝绵。

  • 12 .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 13 .

    1.古祭服。 2.丝绸衣服。

  • 14 .

    1.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镛,大钟。

  • 15 .

    1.像丝一样的细雨。

  • 16 .

    1.复摇和络丝过程中卷绕生丝用的框架。通常用木﹑竹制成。

  • 17 .

    1.旧中国在上海出现的经营华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经营四川﹑湖北及山东等省产生丝。接受厂商委托,转售洋行,抽收佣金。并代办仓储﹑保险﹑纳税等事,有时还借垫资金。 2.储存生丝的栈房。

  • 18 . 织品

    1.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之物,如绸﹑缎等。亦指丝质衣物。

  • 19 .

    1.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

  • 20 . 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 21 . 竹会

    1.有丝竹弹奏以助兴的聚会。

  • 22 . 竹陶写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 23 . 竹中年

    1.《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 24 .

    1.旧时经营华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盛行于广州一带。

  • 25 .

    1.俗称螺丝攻。加工孔内螺纹的一种螺纹刀具。可分为手用丝锥和机用丝锥。

  • 26 .

    1.蚕丝。

  • 27 .

    1.丝织物名。质地轻软,经纬组织呈椒眼纹,透气透光性能较好。

  • 28 .

    1.菟丝与女萝。《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陆德明释文:"在草曰菟丝,在木曰松萝。"后用以泛指藤萝之类的植物。 2.菟丝﹑女萝均为蔓生,缠绕于草木,不易分开,故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结为婚姻。

  • 29 .

    1.接连不断。 2.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

  • 30 .

    1.丝与麻。 2.用以比喻头绪纷繁。 3.治丝绩麻。旧指女工之事。

  • 31 .

    1.犹脉络。

  • 32 .

    1.犹毫厘。形容微细。牦,通"厘"。

  • 33 .

    1.草名。即白茅。

  • 34 .

    1.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纤维而成。保暖性好,供作衣絮和被絮之用。

  • 35 .

    1.见"丝缗"。

  • 36 .

    1.指弦乐器。后讹称"细末"。

  • 37 .

    1.古代覆盖在车轼上的丝织帷席。

  • 38 .

    1.鹭鸶的别名。

  • 39 .

    1.古代鞋上的丝制饰物。有孔,可以穿系鞋带。

  • 40 .

    1.《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或"丝染"比喻客观影响对人的作用。

  • 41 .

    1.治丝织绸的人。

  • 42 .

    1.用蚕丝和人造丝为原料织成的丝织品。表面起绒毛,色泽鲜艳﹑光亮,质地柔软,供制妇女服装﹑帷幕﹑装饰品等。

  • 43 .

    1.指乐声和歌声。

  • 44 .

    1.丝编之绳。 2.指钓丝。

  • 45 .

    1.指养蚕缫丝之事。

  • 46 .

    1.形容纤细之物。犹言一丝一丝。 2.形容细微的感觉。犹一些﹑一点。 3.象声词。

  • 47 . 密密

    1.形容极其细密。

  • 48 . 入扣

    丝丝:每一根丝;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

  • 49 .

    1.蚕丝与粟米。 2.比喻极小或极少。

  • 50 .

    1.丝编的带子或绳子。

  • 51 .

    1.纤细的枝条。

  • 52 .

    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 53 .

    1.丝织的网。亦指棉﹑纱﹑麻等制成的网。 2.指鱼网。 3.指细密如丝的网状物。

  • 54 .

    1.稍微;丝毫。

  • 55 . 包线

    1.用丝缠绕着做绝缘层的金属导线,多用于绕制电机和电讯装置中的线圈。

  • 56 .

    1.丝制的马鞭。 2.古代亦用作缔结婚姻的信物。 3.戏曲锣经。以鼓签连续急促地敲击单皮鼓,形成类似燃放鞭炮或撕布之声。多用以衬托念白和身段动作。武戏里最紧凑的对打,或单人连续耍刀花﹑枪花﹑棍花时,往往停下锣钹等打击乐器,单用丝鞭衬托。

  • 57 .

    1.丝与丝织物的总称。

  • 58 .

    1.丝绸与布。古代布为麻织品。 2.丝﹑麻或丝﹑棉的混合织物。 3.古钱名。

  • 59 .

    1.指柔细的肠子。

  • 60 .

    1.人力或机动的缫丝机具。

  • 61 .

    1.指蜘蛛。 2.又名血丝虫。一种人体寄生虫。虫体细长,呈丝状。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 62 . 虫病

    1.由丝虫寄生于人体组织所引起的慢性疾病。也叫血丝虫病。病原体是丝虫,形状像白丝线,由蚊子传染到人体内。症状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乳糜尿﹑精索结节和象皮肿等。预防在于灭蚊﹑防蚊和治疗病人以杜绝传染源。

  • 63 .

    1.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织品的总称。

  • 64 . 绸之路

    1.指古代由中国通向欧洲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养蚕﹑缫丝﹑织绸。到了汉代,制造丝绸的技术又有了提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制造的丝绸运输到中亚﹑波斯(今伊朗)﹑地中海沿岸罗马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惊奇和喜爱,人们便把我国称为"丝国",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或简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经和田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北道经罗布泊沿天山南麓经库车﹑阿克苏至疏勒。由疏勒越葱岭或南往印度,或西经波斯往地中海诸国。在整个古

  • 65 .

    1. 一种以各种结构法(如天鹅绒、缎子、塔夫绸或罗缎的结构法)密织的并用于缀边、装饰或编织的扁平或圆筒窄织品(如丝绸、人造丝、尼龙、棉织品、金银线交织物)。

  • 66 . 恩发怨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 67 .

    1.如丝之发。 2.犹丝毫。形容细微。 3.指细微事物。

  • 68 . 发之功

    微小的功劳。

  • 69 . 分缕解

    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

  • 70 . 分缕析

    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同“丝分缕解”。

  • 71 . 纷栉比

    像丝一样纷繁,像梳齿一样排列。形容纷繁罗列。

  • 72 .

    1.《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杨伯峻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丝棼"形容纷繁紊乱。

  • 73 .

    1.即丝籰。缫丝用具。参见"丝籰"。

  • 74 .

    1.治丝的妇女。

  • 75 .

    1.用小米粉﹑玉米粉或面粉等加水搅拌发酵后蒸成的松软的食品。宋陈造有《谢韩干送丝糕》诗。

  • 76 .

    1.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实细长,略如黄瓜,嫩时可供蔬食,成熟后内有网状的纤维,极强韧,谓之丝瓜络,可用以擦拭或入药。

  • 77 . 瓜筋

    1.丝瓜络的俗称。

  • 78 . 瓜络

    1.丝瓜肉干枯后剩下的纤维体。可以入药,亦可作洗涤器皿之用。

  • 79 . 挂子

    1.即丝网。

  • 80 .

    1.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 81 .

    1.指光线。 2.丝的光泽。 3.通过化学作用使棉纱或棉织品增加光泽的处理过程。经过丝光处理的棉织品称丝光布﹑丝光毛巾等。

  • 82 . 光棉

    1.经过丝光处理后呈绢丝光泽的棉纱或棉布。其法以棉纱或布匹浸入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之溶液中,则其纤维紧缩而坚韧,且能多吸收颜料,再压之使展平,即呈绢丝光泽。

  • 83 .

    1.古代希腊和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

  • 84 .

    1.细微之至。丝﹑毫都表示极小或极少。

  • 85 . 毫不差

    丝毫: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形容一点也不欠缺。

  • 86 . 毫不爽

    丝毫: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形容一点也不欠缺。

  • 87 .

    1.犹丝毫。形容极小或极少。

  • 88 .

    1.弦管乐器。借指音乐。

  • 89 .

    1.弦管乐器。 2.引申为音乐。

  • 90 .

    1.亦作"丝蠒"。 2.蚕茧。亦指养蚕缫丝等工作。

  • 91 .

    1.见"丝茧"。

  • 92 .

    1.丝制的马缰绳。

  • 93 .

    1.指蚕丝。蚕丝以斤计量,故称。

  • 94 .

    1.指丝织之绝技。

  • 95 .

    1.蜘蛛网。 2.缫丝的一种工具。

  • 96 .

    1.丝和丝绵。 2.单指丝绵。

  • 97 . 来线去

    比喻纠缠连挂。

  • 98 .

    1.微细如丝之泪。

  • 99 .

    1.元代的一种税制。

  • 100 .

    1.《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高诱注:"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因菟丝与茯苓有依附关系,后遂用"丝苓"比喻姻亲。

  • 101 . 溜溜

    1.方言。形容光滑。

  • 102 .

    1.细柔如丝的柳条。

  • 103 .

    1.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2.指鸟笼。

  • 104 .

    1.《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后因以"丝路"比喻世事无常﹑多变。 2.丝绸之路的省称。

  • 105 .

    1.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 2.指不断的情思。

  • 106 .

    1.以丝织品制成的鞋。古代为华贵的服饰。

  • 107 .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2.钓丝。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 108 . 纶簿

    1.明清内阁中保存诏旨底稿的簿本。

  • 109 . 纶阁

    1.古代撰拟朝廷诏令的地方。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