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女组词
  4. 【女】在中间组哪些词

【女】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财主的儿

    长篇小说。路翎作。1945-1948年发表。抗战时期,苏州巨富蒋捷三一家在内忧外患中解体。长子蒋蔚祖在贪财放荡的妻子逼迫下,投江自尽;次子蒋少祖虽一度参加抗日,但后堕落为文化复古派;三子蒋纯祖也曾参加抗日,但终因失恋和贫病交加而结束生命。

  • 2 . 班家

    1.指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班昭曾入宫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故称。

  • 3 . 班

    1.亦作"班姬扇"。 2.汉成帝妃班倢伃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南朝梁刘孝绰《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班女扇,羞俪曹人衣。"前蜀韦庄《同旧韵》:"簟委班姬扇,蝉悲蔡琰琴。"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顾况与韦夏卿饮酒时,金气已残,夏卿请席征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班姬扇'。"清许光治《水仙子》曲:"拚不弃班姬扇,怕重张河朔筵。"又因班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 4 . 碧衣

    1.唐刘焘《树萱录》:"张确尝游霅上,于白苹溪见二碧衣女子,携手吟咏……确逐之,化为翡翠飞去。"后因以为水鸟翡翠的别名。见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禽鸟.翡翠》。

  • 5 . 材

    1.有才能的女乐。

  • 6 . 楚腰肢

    1.泛称女子的细腰。

  • 7 . 楚

    1.指巫山神女。

  • 8 . 痴心子负心汉

    沉迷于爱情中的女子碰上无情无意的男子。

  • 9 . 吹箫

    1.井神。

  • 10 . 处

    1.未开垦的土地。

  • 11 . 处

    1.妇女阴道口周围的一层薄膜。

  • 12 . 处

    1.指作者最初创作发表的作品。

  • 13 . 帝

    1.精卫的别名。

  • 14 . 帝

    1.神话传说中的桑树。以赤帝女居此桑而升天,故名。

  • 15 . 盗不过五

    1.谓家有五女,教养遣嫁必致家贫,故盗不往。

  • 16 . 荻塘

    鹭的一种别称。

  • 17 . 大

    1.大老婆。

  • 18 . 打

    1.辽代与女真人进行贸易之称。

  • 19 . 儿花

    1.男孩女孩。犹言子息。

  • 20 . 儿

    1.指青年男女多情善感的心地。

  • 21 . 儿成行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 22 . 儿

    1.犹言儿女辈。

  • 23 . 儿夫妻

    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

  • 24 . 儿

    1.即萱草花,古人认为它可以使人忘忧。

  • 25 . 儿亲家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 26 . 妒

    1.亦作"妬女祠"。 2.祠名。

  • 27 . 妒

    1.亦作"妬女津"。 2.即妒妇津。

  • 28 . 妒

    1.亦作"妬女泉"。 2.泉名。

  • 29 . 二八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 30 . 娥皇

    传说娥皇、女英为尧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旧时指姐妹侍奉同一个丈夫。

  • 31 . 妇

    妇女特有的病症,如月经病。

  • 32 . 妇

    见〖三八妇女节 〗。

  • 33 . 妇解放

    通过男女劳动者共同奋斗,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社会目标。

  • 34 . 妇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他一些妇女理论和妇女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 35 . 妇运动

    妇女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男子的权利平等而进行的群众性的活动。

  • 36 . 妇人

    泛指妇女。也常含有轻视妇女柔弱无能的意思。

  • 37 . 儿

    1.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

  • 38 . 儿情长

    指过分看重爱情。

  • 39 . 儿情长,英雄气短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 40 . 儿情多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丰富。

  • 41 . 儿情多,风云气少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

  • 42 . 儿

    1.妇孺的不忍之心。比喻感情脆弱。

  • 43 . 儿私情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

  • 44 . 儿

    1.儿女间表现的依恋﹑忸怩的情态。

  • 45 . 儿

    1.小儿女羞涩腼腆的样子。形容作事不干脆果断。

  • 46 . 儿心肠

    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 47 . 儿

    1.儿女亲家。

  • 48 . 儿姻亲

    1.见"儿女姻"。

  • 49 . 儿英雄

    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 50 . 儿英雄传

    长篇小说。清代文康作。原书五十三回,现存四十回并缘起首回。叙述侠女何玉凤(化名十三妹)济困扶危,偶救公子安骥与村女张金凤,并说合二人成亲,后何玉凤也嫁安骥,一夫二妻,荣华富贵。书中多宣扬名教纲常等封建思想。

  • 51 . 儿

    1.谓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等义务无可避免,有如负债。

  • 52 . 儿之情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

  • 53 . 儿之态

    儿女间表现的情态。常指缠绵悱恻,恋恋不舍等。

  • 54 . 儿之债

    债:欠债。旧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婚嫁等所担负的责任和费用。

  • 55 . 儿

    1.犹言妇孺之辈。 2.孩童。

  • 56 . 儿子语

    妇孺之言。比喻不识大体的言论。

  • 57 . 复仇

    见“厄里倪厄斯”(89页)。

  • 58 . 凤

    1.古祠名。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夫萧史双双乘凤凰而去,秦人筑祠祀之。故址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

  • 59 . 凤

    1.相传为秦人祭祀弄玉所筑的高台,台上建有凤女祠。台址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后亦借指公主和美女所居之处。

  • 60 . 干

    1.义女。

  • 61 . 歌红牡丹

    中国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王献斋主演。歌女红牡丹嫁了无赖丈夫,丰厚包银全被挥霍殆尽,还遭歧视虐待。因受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从不反抗。后丈夫犯杀人罪入狱,自己也因嗓音失调生活潦倒,仍委曲求全,探监央人营救。为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

  • 62 . 好男不跟

    旧时认为有出息的男子不和女子一般见识。

  • 63 . 好不穿嫁时衣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 64 . 好儿花

    1.金凤花的别名。

  • 65 . 海的

    童话。丹麦安徒生作。海的女儿是海底世界的小公主,她能在海中无忧无虑地活上三百年。但她向往人世,便忍受很大的痛苦把自己的鱼尾换成人腿,并热恋上一位王子。然而王子要与别人结婚,她唯有刺死王子,才能恢复原形避免死亡。可她不忍伤害王子,宁愿牺牲自己,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 66 . 河

    1.即《河女》之章。

  • 67 . 河之章

    1.汉人为哀悼孝女曹娥所作之歌。

  • 68 . 国际妇

    见〖三八妇女节〗。

  • 69 . 红白婆

    1.少女和老妇。

  • 70 . 黄头

    1.女真一部落名。

  • 71 . 黄花

    旧指未婚的青年女子。

  • 72 . 嫁出门的,泼出门的水

    1.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 73 . 嫁出去的,泼出去的水

    1.谚语。旧谓女子出嫁后一切归属夫家,不再与娘家有任何干系。

  • 74 . 鉴湖

    1.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1875-1907)的别号。秋瑾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绍兴境内有鉴湖。

  • 75 . 吉普

    1.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用吉普车上以陪伴官兵﹑出卖色相为生的女人。

  • 76 . 街头

    1.指娼妓。

  • 77 . 劫夺吕西普的

    油画。佛兰德斯鲁本斯约作于1618年。取材于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与丽达所生的孪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吕刻斯,合伙抢劫迈锡尼王吕西普的两个女儿为妻的故事。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人和马的交错动势,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

  • 78 . 贾私窥

    1.见"贾氏窥帘"。

  • 79 . 贾

    1.晋贾充女与韩寿私通。贾家有武帝所赐异香,为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贾女窃香与寿,贾充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寿。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女香"指馥郁的异香。

  • 80 . 蛟

    1.指唐时岭南所贡的生丝织物。蛟女﹐借指岭南妇女。蛟﹐通"鲛"。

  • 81 . 静如处,动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 82 . 进门婿

    1.见"进舍女婿"。

  • 83 . 进舍婿

    1.即赘婿。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进舍女壻》:"《越谚》:'舍,沙去声。《小繁露》:"今人称赘婿曰入舍女婿。"亦有所本。《夷坚志》"隗伯山"条云:"饶州市隗干三名伯者,淳熙初年蟦州门里王小三家,作入舍女婿。"'案,越以入舍为进舍,字稍不同,即《公羊传》注所谓就婿也。就婿即赘婿。"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入舍女婿﹞今舟山方言称赘婿为'进舍女婿',亦可印证。"亦作"进门女婿"。

  • 84 . 九

    1.鹿茸的别名。

  • 85 . 九

    1.俗谓主育女之神。

  • 86 . 郎才姿

    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同“郎才女貌”。

  • 87 . 郎才

    郎:旧指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男的有才气,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

  • 88 . 郎才

    1.男子多才,女子美貌。谓男女双方相称,姻缘美满。

  • 89 . 老归宗

    旧时称出嫁的妇女被遗弃或因其他原因返回娘家。

  • 90 . 緑红男

    1.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 91 . 列

    1. 西汉刘向编著,讲古代一些有名妇女的故事。现在流行的本子共八卷(第八卷《续列女传》是后人续的)。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朝沛县(现在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 92 . 邻窥墙

    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 93 . 邻詈人

    比喻各为其主。詈,指“骂”。

  • 94 . 鲁泣荆

    比喻留恋旧物,勾起对往事的缅怀。

  • 95 . 烈不更二夫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96 . 烈不嫁二夫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97 . 绿红男

    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 98 . 卖火柴的小

    童话。丹麦安徒生作。一个穷人家的小女孩在下雪的圣诞夜还在街上卖火柴。她又饿又冷,便抽出火柴点燃,以取得一点光和热。对着火光她产生了幻觉,看到她祖母来接她,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向天堂。第二天,人们发现小女孩已冻死在街角。

  • 99 . 孟姜

    1.民间曲调。即四季调。也叫唱春调。详"四季调"。

  • 100 . 毛脚婿

    1.未婚女婿的俗称。

  • 101 . 毛

    1.华山洞名。传说中仙人毛女所居。

  • 102 . 没有陪嫁的

    剧本。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作于1878年。因家境拮据,没有嫁妆的姑娘腊丽萨,一再遭到她所爱的巨商巴比托夫欺骗后,幻想破灭,但又不愿与庸碌猥琐的未婚夫卡朗戴雪夫结婚,终于甘愿被卡朗戴雪夫开枪打死,以结束屈辱的生活。

  • 103 . 暖

    1.宋时始流行的婚姻风俗。婚后九日之内,女方娘家择日宴请亲家。

  • 104 . 美破舌

    破:毁坏。美女用美貌迷惑君主,使谏臣的话不被君主听信。

  • 105 . 美簪花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 106 . 美者丑妇之仇

    美女是丑妇的仇人。旧时比喻贤臣是奸臣的仇敌。

  • 107 . 妙龄

    1. 年轻、苗条、动人,通常衣着入时的女孩子。

  • 108 . 男耕

    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

  • 109 . 男欢

    男女亲昵欢爱之词。

  • 110 . 男婚

    指儿女成家。

  • 111 . 男婚

    指儿女成家。

  • 112 . 男来

    指男女双方交往密切。也形容热闹场所人来人往。

  • 113 . 男媒

    妁:媒人。指男女媒人。

  • 114 . 男别途

    男子与女子应有所区别。

  • 115 . 男老少

    泛指所有的人。

  • 116 . 男老小

    泛指所有的人。

  • 117 . 男老幼

    泛指所有的人。

  • 118 . 男平等

    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

  • 119 . 男平权

    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

  • 120 . 男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