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割组词
  4. 【割】开头能组哪些词

【割】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节哀,抑制哀伤。

  • 2 .

    放弃心爱的东西:忍痛~。

  • 3 . 爱见遗

    割:割舍;爱:自己喜爱的;遗:赠送。将自己喜爱的东西送给别人。

  • 4 . 包剪柳

    1.见"割包剪缕"。

  • 5 . 包剪缕

    1.方言。偷窃。

  • 6 . 臂盟

    1.春秋时,鲁庄公爱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答应娶她为夫人。孟任于是"割臂盟公"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后因称男女相爱,私下订立婚约为"割臂盟"。 2.指庄重的盟誓。

  • 7 . 臂盟公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 8 . 臂之盟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 9 .

    1.侵夺,残害。 2.割开剥下。 3.谓割裂剥取。

  • 10 . 剥元元

    割剥:残害,掠夺;元元:老百姓。指掠夺人民。

  • 11 .

    1.比喻极端忧愁痛苦。

  • 12 .

    1.方言。犹寒碜。谓使人感到羞愧。

  • 13 .

    1.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谓处处触发愁绪。后以"割愁"谓消愁,排遣愁绪。

  • 14 .

    割掉;除去:~肿瘤。

  • 15 .

    1.谓子女同父母生离死别。

  • 16 .

    1.用以切割之刀。 2.形似镰刀的武器。 3.钢制圆形工具,用以在制品上刻削浅沟或花纹。

  • 17 .

    割让领土:~求和。

  • 18 . 地称臣

    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

  • 19 .

    1.划分住宅区。 2.分出房屋。

  • 20 .

    1.犹虐政。

  • 21 .

    1.规划建造。 2.裁断,判断。

  • 22 .

    1.指用外科手术治疗疾患。

  • 23 . 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24 .

    1.削减。

  • 25 .

    把橡胶树干的表皮割开,使胶乳流出来。

  • 26 .

    1.割断;截断。 2.谓从中截取。 3.制克。

  • 27 .

    1.《旧五代史.唐书.王镕传》:"庄宗以镕父友,曲加敬异,为之声歌,镕亦报之,谓庄宗为四十六舅。中饮,庄宗抽佩刀断衿为盟,许女妻镕子昭诲。"后因以"割衿"谓割下衣襟交给对方,作为儿女许婚的信物。

  • 28 . 襟之盟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 29 .

    1.晋葛洪《神仙传.左慈》:"公闻慈求分杯饮酒,谓当使公先饮,以余与慈耳。而﹝慈﹞拔道簪以画杯酒,中断,其间相去数寸,即饮半,半与公。"后因以"割酒"为道家饮宴的典实。

  • 30 .

    1. 切割吹管,用火焰预热金属,然后借从预热火焰中心喷射出的氧气流将金属迅速氧化和切开。

  • 31 .

    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封建~ㄧ~称雄。

  • 32 . 据称雄

    割据:割地占据。以武力割占部分地区,在一国之内形成对抗的局面,以称雄一方。

  • 33 . 据一方

    割据:割地占据。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

  • 34 .

    1.断绝;割断。

  • 35 .

    1. 用利刀片切开。如:割开他的背心查看一下他是否受了伤。

  • 36 .

    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一种仪式,把男性教徒的生殖器包皮割去少许。犹太教在婴儿初生时举行,伊斯兰教在童年举行。

  • 37 .

    1.划分归属。

  • 38 .

    把不应当分割的东西分割开(多指抽象的事物)。

  • 39 .

    1.犹侵吞。 2.犹交割。

  • 40 .

    旧法养蜂的取蜜法,把蜂巢中储存蜜的部分用刀割下来。

  • 41 .

    1.割破颜面,表示降服。 2.刺脸。谓风寒而烈。

  • 42 .

    1.方言。指碎草,细料。

  • 43 .

    1.犹分派。

  • 44 .

    1.亦作"割亨"。割切烹调,泛指烹饪。 2.指极刑。割,斩杀;烹,放进汤锅煮死。

  • 45 .

    把漆树干的表皮割开,使漆树的树脂流出来。

  • 46 .

    割除并抛弃;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情节,就应~。

  • 47 .

    1.犹割舍。舍弃。

  • 48 .

    气割用的带活门的工具,形状略像枪,前端有喷嘴。也叫割炬。

  • 49 .

    1.泛指烹饪,借指厨师。 2.切割。

  • 50 .

    1.指刈割未成熟的庄稼。

  • 51 .

    1.弃绝私情。

  • 52 .

    1.从整体中取出部分。

  • 53 .

    1.划分土地。谓裂地分封。

  • 54 .

    因战败或受侵略,被迫把一部分领土让给外国。

  • 55 .

    1.指擅权。

  • 56 .

    比喻赔钱卖出(多用于证券交易):现在~,得赔罪30%。

  • 57 . 肉补疮

    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 58 . 肉饲虎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 59 . 乳庐墓

    1.谓丢下乳儿在亡亲墓旁筑庐守孝。古代认为是至孝的行为。

  • 60 .

    1.犹杜绝。

  • 61 .

    舍弃;舍去:~旧情。

  • 62 . 舍得

    1.舍弃。 2.拚着,豁出去。

  • 63 . 舍的

    1.见"割舍得"。

  • 64 . 舍了

    1.见"割舍得"。

  • 65 .

    1.即宫刑。切除男性生殖器的酷刑。

  • 66 .

    1.割削;减损。

  • 67 . 头税

    1.指屠宰税。

  • 68 . 尾巴

    1.指清除所谓私有制的残馀。是一度流行在农村中的极"左"口号。实质上是对广大农民合法经济活动的限制和打击。

  • 69 .

    1.分析;剖析。

  • 70 .

    〈书〉三国时管宁跟华歆同学,合坐一张席诗书,后来管宁鄙视华歆的为人,把席割开分坐(见于《世说新语·德行》)。后世指跟朋友绝交。

  • 71 . 席分坐

    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 72 .

    1.割杀畜兽。 2.指剖鱼。

  • 73 . 线

    通过圆周或其他曲线上任意两点的直线。

  • 74 .

    1.削减。 2.犹切割。 3.犹剥削。

  • 75 . 须换袍

    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 76 . 须弃袍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77 . 靴腰子

    1.旧谓嫖客夺朋友所爱的妓女。

  • 78 .

    1.犹收割。

  • 79 .

    1.犹割据。

  • 80 . 圆术

    我国古代证明圆面积公式和计算圆周率的方法。由刘徽首先提出。当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逐步增加时,其周长和面积分别逼近圆周长和圆面积。刘徽曾用此法算出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以验证圆周率的正确性。

  • 81 . 地求和

    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 82 . 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 83 .

    截断;切断:~绳索◇历史无法~。

  • 84 .

    1.贬抑;削减。

  • 85 .

    1.弃绝私恩。

  • 86 . 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87 .

    1.剪发。古人祷天祈福时削发以代牺牲,表示用心恳切。 2.剪发。妇女剪发表示坚决守志。

  • 88 .

    1.谓与人分享。语出《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 2.分割;割开。

  • 89 .

    1.犹剖符。

  • 90 .

    1.交付。

  • 91 .

    1.旧有自割股肉以供君亲食用之说,古人认为是大忠大孝的表现。

  • 92 . 股疗亲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 93 . 股之心

    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了治好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阶级所宣扬的一种愚孝行为。后泛指医家全心全意为病人诊治。

  • 94 . 骨疗亲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 95 .

    1.割伤。

  • 96 .

    1.见"割烹"。

  • 97 .

    1.见"割驩"。

  • 98 .

    1.谓割舍所爱的女人。

  • 99 .

    1.杀鸡。 2.常以比喻处理小事。 3.子游为武城宰,提倡礼乐,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因以"割鸡"指县令之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