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黄组词
  4. 【黄】开头能组哪些词

【黄】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连树

    1.黄连木。俗误以为味苦。

  • 2 . 连素

    从黄连、黄柏、三颗针、十大功劳等含小檗碱的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现已能化学合成。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口服后吸收差,故常用于肠道感染如菌痢、胃肠炎等。

  • 3 . 连祖

    1.淫羊藿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淫羊藿》。

  • 4 .

    1.黄色的门帘。

  • 5 . 脸婆

    1.指老而丑的妇女。

  • 6 . 楝树

    1.落叶乔木,树皮味极苦,紫褐色,有灰色斑纹,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披针形,花小,绿黄色。树皮可入药,有祛湿热的作用。也叫苦树。

  • 7 . 梁美梦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 8 . 梁一梦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 9 .

    1.见"黄粮"。

  • 10 .

    1.粟米名。即黄小米。 2.同"黄粱梦"。

  • 11 . 粱美梦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 12 . 粱梦

    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一个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道士借给他一个枕头,要他枕着睡觉。这时店家正煮小米饭。卢生在梦中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有熟(见于唐沈既济《枕中记》)。后用来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 13 . 粱一梦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 14 .

    1.磷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淡黄色结晶﹐有大蒜的气味,毒性强烈。着火点很低﹐能自燃,在空气中发光。可以用来制造普通火柴﹐军事上用来制造烟幕弹。

  • 15 .

    1.传说中的瑞兽麒麟。因其身上鳞片闪耀金色,故称。

  • 16 .

    1.指黄帝。 2.五方中央神名,即地神名。

  • 17 . 灵鱼

    1.鱼名。

  • 18 .

    1.地名。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 2.即黄陵庙。 3.泛指有贤德之后妃墓。 4.黄帝陵墓。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上。亦名桥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 . 陵祠

    1.即黄陵庙。

  • 20 . 陵庙

    1.庙名。传说为舜二妃娥皇﹑女英之庙,亦称二妃庙,在湖南省湘阴县之北。 2.庙名。即黄牛庙。

  • 21 . 陵曲

    1.民间曲调名。

  • 22 .

    1.黄色的光滑又有花纹的丝织品。

  • 23 . 零草

    1.熏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熏草零陵香》。

  • 24 . 溜溜

    1.形容土黄色。

  • 25 .

    1.指酒。 2.黄河之水。 3.泛指洪水。

  • 26 . 琉璃

    1.竹席的别称。因色黄而有光泽,故称。

  • 27 .

    1.见"黄駵"。

  • 28 .

    1.亦作"黄骝"。 2.黄色的良马。

  • 29 .

    1.初吐叶的柳树。因其叶呈鹅黄色,故称。 2.元代诗人黄溍﹑柳贯的并称。二人均为金华人,与虞集﹑揭傒斯齐名,时称儒林四杰。

  • 30 .

    1.方言。泛指欺骗﹑行诈的人。

  • 31 .

    黄龙府,金国的地名,在今吉林农安。宋金交战时,岳飞曾经说要直捣黄龙府。后来泛指敌方的要地:直捣~ㄧ痛饮~。

  • 32 . 龙洞

    1.洞名。

  • 33 . 龙舰

    1.见"黄龙战舰"。

  • 34 . 龙牌

    1.方言。指用黄纸折成的迷信品。

  • 35 . 龙旗

    1.清朝国旗。

  • 36 . 龙誓

    1.以黄龙为信物,订立誓约。

  • 37 . 龙寺

    在四川省松潘县东宝顶山北侧。建于明代,原有前中后三寺,首尾相距7千米,规模宏大,现仅存后寺。前后寺之间为黄龙沟,沟内有小湖数百个,五彩缤纷,衬以瀑布、雪山和原始森林,景色奇绝,并有大熊猫、扭角羚等珍贵动物。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38 . 龙汤

    1.指粪清。可入药。

  • 39 . 龙痛饮

    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 40 . 龙饮

    1.见"黄龙痛饮"。

  • 41 . 龙战舰

    1.战舰名。

  • 42 . 龙宗

    1.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一派。宋代禅师慧南所创。因他住隆兴府(治今江西南昌)黄龙山,故名。其禅风以严厉痛快着称。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日本僧荣西到中国天台山万年寺从黄龙宗第八世虚庵怀敞受法﹐由此黄龙宗传入日本。

  • 43 .

    1.禾稼成熟后的田垄。

  • 44 .

    1.楼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据宋苏辙《黄楼赋》载: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水未至,苏轼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苏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徐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后苏辙﹑秦观等都曾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黄楼之赋。后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 45 .

    1.牵牛星。 2.指腊梅。

  • 46 . 姑女

    1.指织女星。黄姑本指牵牛星,因"姑"字从女,故讹称织女星。

  • 47 . 姑蕈

    1.一种可食的菌类植物。

  • 48 .

    1.羽毛黄的鹘。

  • 49 . 骨髓

    含有很多脂肪细胞的黄色骨髓,缺乏造血功能。存在于成人长骨骨腔内。

  • 50 . 骨鱼

    1.黄鲴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黄鲴鱼》。

  • 51 .

    1.鸟名。 2.比喻高才贤士。 3.指汉高祖刘邦所作《鸿鹄歌》。晋葛洪《抱朴子.逸民》:"﹝汉高帝﹞虽饥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鹄》之悲歌,杜婉妾之觎觊,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4.汉江都王建女细君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江都王建女细君)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唐李德裕《讨回鹘制》:"太和公主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鹄》之歌﹐失位自伤﹐宁免緑衣之叹﹐念其羁

  • 52 . 鹄歌

    1.古歌篇名。相传为汉昭帝作。

  • 53 . 鹄楼

    1.即黄鹤楼。

  • 54 . 鹄曲

    1.古乐府曲名。据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载:陶婴少寡﹐不再嫁﹐"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鹓颈独宿兮不与众同。"因以名曲。《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有《黄鹄曲》。

  • 55 . 鹄山

    1.即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鹤山。西北二里有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有黄鹤楼在其上。

  • 56 . 鹄音

    1.指《黄鹄歌》。

  • 57 . 鲴鱼

    1.一种生于江湖中的小鱼,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白煮汁饮,可止胃寒泄泻。也叫黄骨鱼。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黄鲴鱼》。

  • 58 .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有卷须,叶子互生,花黄色。果实圆柱形,通常有刺,成熟时黄绿色,是普通蔬菜。 ②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叫胡瓜。

  • 59 . 瓜菜

    1.菜名。也称黄花菜。因其花黄色,其气如瓜,故称。

  • 60 . 台之瓜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61 .

    1.郊天迎气的坛坫。 2.道士所设的坛场。

  • 62 .

    1.见"黄垆"。 2.水名。

  • 63 .

    1.见"黄垆"。

  • 64 .

    1.枯黄的芦苇。

  • 65 . 芦木

    1.见"黄栌木"。

  • 66 . 芦树

    1.黄栌。

  • 67 .

    1.亦作"黄卢"。亦作"黄庐"。亦作"黄炉"。 2.犹黄泉。 3.坟墓。 4.大地;地球。 5.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载:"﹝王浚冲﹞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世因用"黄垆"作悼念亡友之辞。

  • 68 . 垆之痛

    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

  • 69 .

    1.见"黄垆"。

  • 70 .

    落叶灌木,叶子互生,卵形或倒卵形,秋季变红,花单性和两性同株共存,果实肾脏形。木材黄色,可以制染料。

  • 71 . 栌木

    1.亦作"黄芦木"。 2.即黄栌。

  • 72 .

    1.黄土山;黄土岗子。

  • 73 .

    1.颜料名。作涂料用。

  • 74 . 稑米

    1.一种上好米谷名。

  • 75 .

    1.指道士所做道场。道士设坛祈祷,所用符箓,皆为黄色,故称。 2.道家洁斋之法。《隋书.经籍志四》:"受者必先洁斋……其洁斋之法﹐有黄箓﹑玉箓﹑金箓﹑涂炭等斋。"后即指隐居修道。

  • 76 . 箓醮

    1.见"黄箓斋"。

  • 77 . 箓斋

    1.道家洁斋法之一。

  • 78 .

    1.黄色的驴。

  • 79 .

    1.黄色的鞋。

  • 80 .

    1.黄色罗纱。

  • 81 . 罗帔

    1.古代妇女披于肩背的一种纱巾,多为薄质纱罗所制。

  • 82 . 罗衫

    1.黄衫的一种。古代年轻人的华贵服装。

  • 83 . 发台背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 84 . 发鲐背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 85 .

    1.见"黄旛"。

  • 86 .

    1.亦作"黄幡"。 2.黄色的长幅下垂的旗子。

  • 87 .

    1.黄色的明矾。

  • 88 . 泛区

    1.黄河泛滥区域。一般指1938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堤岸遭到破坏后的受灾地区。其时黄河水沿贾鲁河入颍河及西淝河注入淮河,淹没河南﹑安徽及江苏三省所属四十四县。

  • 89 .

    1.仙道者流的居处。

  • 90 . 妃塔

    1.五代吴越王钱俶因黄妃得子而建,故名黄妃塔。因建于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前的雷峰上,故又名雷峰塔。又因地处西关外,所以也称西关砖塔。为西湖十景之一。现已坍圮。

  • 91 .

    1.古代丞相﹑三公﹑给事中等高官办事的地方,以黄色涂门上,故称。 2.指丞相﹑三公﹑给事中等官位。 3.指宫门。

  • 92 .

    1.用于装饰的黄色粉。 2.黄色花粉。

  • 93 .

    1.挟带黄沙的大风。

  • 94 . 风雾罩

    犹言不守本分,胡乱行事。

  • 95 .

    1.皇家的封条。其色黄,故称。 2.烧化给死者的黄色纸封。 3.酒名。宋代官酿,因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名。后泛指酒。

  • 96 . 封酒

    1.酒名。宋代官酿之酒,因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名。

  • 97 . 封印

    1.黄纸或黄绢所制的皇家封条。用于酒坛。

  • 98 .

    1.通常指胡蜂一类的昆虫。

  • 99 .

    1.诏敕。 2.符箓多黄色,故称。

  • 100 .

    1.即黄父鬼。 2.地名。

  • 101 . 父鬼

    1.传说中的鬼名。

  • 102 .

    1.黄色的伞或黄色车盖。常借指皇帝的车驾。

  • 103 . 干干

    1.形容枯黄。

  • 104 . 干黑瘦

    指人面容憔悴的样子。

  • 105 . 干黑廋

    面容憔悴的样子。

  • 106 .

    1.即黄柑。

  • 107 . 甘甘

    1.形容面色干黄。

  • 108 .

    1.果名。柑的一种。

  • 109 . 绀绀

    1.形容青黄色。

  • 110 .

    1.黄色的油脂。

  • 111 .

    1.憔悴貌。

  • 112 .

    1.黄帝时的歌谣。

  • 113 .

    1.亦作"黄合"。 2.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3.唐时门下省亦称黄阁。 4.借指宰相。

  • 114 .

    1.葛之一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 2.葛布。北周庾信《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倪璠注引《吴越春秋》:"越王自吴还国﹐劳身苦心﹐悬胆于户﹐出入尝之。知吴王好服之被体﹐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作黄纱之布以献之。吴王乃增越之封﹐越国大悦。采葛之妇伤越王用心之苦﹐乃作《苦之何》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换葛纱》:"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至处暑日止﹐百官皆服万丝帽﹑黄葛纱袍。"借指亡国之君主。

  • 115 . 葛巾

    1.黄色葛布所制的头巾。

  • 116 . 葛树

    1.落叶乔木。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白色或带红色,生于叶腋。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常植为绿化树和行道树。木材轻软,供制家具﹑农具等用;树皮纤维可制絮和纺纱。

  • 117 . 葛峡

    1.见"黄草峡"。

  • 118 .

    1.中国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 2.汉代术士。 3.指东汉太尉黄琼。 4.泛指卖酒者。 5.指秦末之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 6.指夏黄公。四皓之一。 7.鸟名。黄鹂。

  • 119 . 公好谦

    指人过分谦虚。

  • 120 . 公酒垆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