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面组词
  4. 【面】结尾能组哪些词

【面】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把体

    1.谓注重礼貌;按照礼节。

  • 2 . 阿婆

    1.多皱的面孔。

  • 3 . 逼

    1.迎面,扑面。

  • 4 . 绷场

    〈方〉撑场面。

  • 5 . 暴

    1.犹言抛头露面。

  • 6 . 鼻子下

    1.犹言鼻子底下。

  • 7 . 版

    ①书报杂志上每一页的整面。 ②书报杂志的每一面上文字图画的编排形式:~设计。

  • 8 . 白

    ①小麦粉。 ②也称“白粉”。毒品“海洛因”的俗称。

  • 9 . 八

    1.八张脸。 2.一物的八面。 3.八方。

  • 10 . 暗

    1.私下里。

  • 11 . 贝

    1.用贝壳做成的马勒上的饰物。

  • 12 . 白首北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13 . 八一

    1.亦称"八一通粉"。 2.每百斤小麦磨取八十一斤面粉。为国内市场供应的普通上白头号面粉。

  • 14 . 摆门

    1.谓讲究排场﹐粉饰外表。

  • 15 . 板刀

    1.江湖黑话。喻杀人后丢入水中。

  • 16 . 不念僧念佛

    不看僧面看佛面。

  • 17 . 不念僧也念佛

    1.不看僧面看佛面。

  • 18 . 败

    1.毁伤面容。

  • 19 . 边

    1.边境;边疆。

  • 20 . 半斤八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 21 . 半

    东汉应奉记忆力极强,曾有一车匠开门露出半边脸看他,十多年后,应奉在路上竟能认出此人。后用为初识或仅见过一面之意:半面之交。

  • 22 . 北

    ①古代君见臣,面南而坐,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 ②古代尊长见卑幼,都是面南而坐,故也以“北面”指拜人为师: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 23 . 长命

    1.即长寿面。

  • 24 . 变

    1.犹翻脸。

  • 25 . 棒子

    〈方〉玉米面。

  • 26 . 本

    1.见"本来面目"。

  • 27 . 别开生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 28 . 背

    ①(~儿)物体上跟正面相反的一面:在单据的~签字。 ②指某些动物的脊背。

  • 29 . 鬓

    1.面貌。

  • 30 . 不死

    1.茯苓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茯苓》。

  • 31 . 鞭

    1.鞭打脸面。古代薄刑之一。

  • 32 . 长寿

    1.旧俗寿诞及汤饼筵所食之面条。寓长命百岁之意。 2.旧俗婚礼合卺时所食的面条。

  • 33 . 便

    1.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今之沙门所持竹扇﹐上袤平而下圜﹐即古之便面也。"后称团扇﹑折扇为便面。

  • 34 . 擘

    1.扑面﹐迎面。

  • 35 . 背风

    1.远离来风方向的一面(如船、山或岛的),可以避风或浪。如:较小的船只紧靠在高高的红树岛的背风面。2.背风的一边。

  • 36 . 被

    (~儿)睡觉时被子不贴身的一面。

  • 37 . 辟

    1.开头;起首。 2.正冲着脸;迎面。

  • 38 . 避

    1.避不见面。

  • 39 . 薄

    1.微薄的情面。用作谦辞。 2.害羞的脸。

  • 40 . 表

    事物的外表;最外层:表面现象|显露于表面|表面化。

  • 41 . 波阵

    简称“波面”。波源发出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经相同时间所到达的各点组成的面。同一波阵面上各点的振动位相相同。

  • 42 . 不羞当

    羞:羞耻。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

  • 43 . 不徇颜

    徇:曲从,偏私;颜面:面容,脸色。不曲从于别人的脸色。指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 44 . 不看佛看金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同“不看僧面看佛面”。

  • 45 . 不看金看佛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同“不看僧面看佛面”。

  • 46 . 不看僧看佛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 47 . 侧

    1.旁边的一面。区别于正面和背面。 2.从旁边见到的脸容。 3.转脸不以正面向人。 4.指构成总体的某一个方面。

  • 48 . 炒

    1.炒熟的面条。 2.炒熟的面粉。做干粮,一般用开水冲了吃。俗称炒麦粉。

  • 49 . 麨

    1.炒熟的麦米等粉制成的食品。

  • 50 . 不上台

    1.比喻俚俗卑下,拿不出手,见不得人。

  • 51 . 不识局

    犹不识时务。

  • 52 . 不识

    1.没有见过面。

  • 53 . 舱

    1.见“甲板”。2.主甲板之上而且常指桅杆索具之下的船的那一部分——区别于船舷。

  • 54 . 呈

    1.犹进见,谒见。

  • 55 . 潮

    1.(某种气色)涌上面部。

  • 56 . 赪

    1.古代某些少数民族以赤色涂脸,谓之"赪面"。 2.指赤红色的脸膛。 3.因羞惭而脸红。

  • 57 . 撑场

    1.见"撑门面"。

  • 58 . 出

    1.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做某种事。 2.瑶族婚俗。夫妇生子之后,携酒同回妇家,称为"出面"。与俗所谓回门相似,唯时间长短不同。 3.古代南方风俗。长少相干犯,则少者出物,谓之出面。见宋洪迈《容斋四笔.渠阳蛮俗》。

  • 59 . 嗔拳不打笑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 60 . 尘

    1.尘污的脸面。 2.指尘俗的面目。

  • 61 . 场

    1.指戏曲演出时伴奏的乐器和演奏者。乐队分文武两种,管乐和弦乐是文场面,锣鼓是武场面。也说文场﹑武场。 2.表演的场地。 3.叙事性文学作品情节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单位,是人物在一定时间﹑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 4.犹局面;场合。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5.排场;体面。

  • 62 . 场

    ①指生活中某种场合下的情景:热烈的场面|场面真惊险。 ②表演的场地:场面上小猴翻着筋斗。 ③文学作品中人物在一定时间、环境中活动的情景:作品描写的场面很感人。 ④戏曲乐队所用各种乐器的统称。有文场与武场之分。习惯上也称戏曲乐师为“场面”。 ⑤表面的排场、体面:大家帮忙撑一下场面。

  • 63 . 楚歌四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64 . 抻

    1.用手把面块拉成面条儿。 2.用手拉成的面条儿。

  • 65 . 撑门

    1.亦作"撑门面"。亦作"撑场面"。亦作"撑市面"。 2.谓维持外表上的排场和规模。

  • 66 . 撑市

    1.见"撑门面"。

  • 67 . 吃板刀

    1.亦作"吃板刀面"。 2.旧时江湖黑话。指被砍死后再推入水中。犹如板刀切面下汤水,故云。

  • 68 . 垂直

    1.与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相垂直的平面。

  • 69 . 春风满

    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 70 . 春风

    1.比喻美丽的容貌。

  • 71 . 成何体

    算作什么样子。

  • 72 . 担担

    1. [方]∶一种加葱、姜、榨菜、麻酱、辣油等调料的面条。因在成都、重庆等地挑担叫卖这种面食而得名。

  • 73 . 吃辣

    1.亦作"吃辣麫"。 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陆畅》:"﹝畅﹞初娶董溪女,每旦,婢进澡豆,畅辄沃水服之。或曰:'君为贵门女婿,几多乐事?'陆曰:'贵门苦礼法,俾予食辣面,殆不可过。'"后以戏捉小儿女之鼻谓"吃辣面"。参阅清梁同书《直语补证》。

  • 74 . 出告反

    1.外出和返回都要禀告父母。

  • 75 . 二合二

    1.方言。两对面。

  • 76 . 低

    1.犹低头。

  • 77 . 打照

    1.对面相见。

  • 78 . 赤

    1.脸色发红,亦谓使脸变红。多由愤怒﹑羞渐或酒醉引起。

  • 79 . 辞

    1.当面辞别。帝王出征时辞告父庙﹐为尊亲的礼仪。

  • 80 . 出头露

    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

  • 81 . 出头

    1.犹言出面;出头露面。

  • 82 . 大地水准

    指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是正高的基准面。在测量工作中,均以大地水准面为依据。因地球表面起伏不平和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匀,故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略有起伏的不规则曲面。该面包围的形体近似于一个旋转椭球,称为“大地体”,常用来表示地球的物理形状。

  • 83 . 鹑衣鹄

    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 84 . 抵

    1.当面。

  • 85 . 创

    1.创伤的表面。

  • 86 . 刀削

    也称“削面”。汉族民间传统面食。流行于华北地区,以山西最盛。其做法是:左手举一大块和好的面团,右手用一把特制的弧形刀,将面一条条削入锅内,煮熟捞起,配上猪肉等梢子食用。面条呈三棱形,香绵适口。

  • 87 . 疵

    1.有疵斑的脸。指晋赵孟。善断事。因其脸有疵点﹐故称。

  • 88 . 觌

    1.当面;迎面;见面。

  • 89 . 当

    1.面对面;在面前。 2.元明时官场用语。谓上堂见官。

  • 90 . 刺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 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 91 . 代

    1.谓以书信或诗文代替面谈。 2.原指面具,后以为乐舞的名称。

  • 92 . 东风人

    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 93 . 跗

    脚面。

  • 94 . 搭

    1.旧时女子出嫁时的盖头。

  • 95 . 打个照

    指面对面地不期而遇。

  • 96 . 大

    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 97 . 戴

    1.谓有脸面。

  • 98 . 黛

    1.唐代吐蕃居丧风俗之一。把面涂成青黑色。

  • 99 . 迭

    1.觌面;对面。

  • 100 . 单方

    1.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中的一个方面。

  • 101 . 端

    (~儿)圆柱形工件两端的平面。

  • 102 . 敌

    1.迎面,当面。

  • 103 . 东

    1.面向东。 2.东边,东侧。 3.古代事师之礼,师坐东面向西,弟子面向东事之。

  • 104 . 当头对

    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

  • 105 . 地

    1.地表面。 2.房屋等建筑物内部及周围的地上用某种材料铺筑的表层。 3.地区;地方。 4.当地;本地。

  • 106 . 地平

    1.大地的水平面。天文学上指与地球半径成直角的平面。即以站立的观测者为中心的垂直平面。

  • 107 . 多侧

    1. 多方面的。

  • 108 . 丢尽脸

    1. 丧失尽尊严、体面或荣誉。

  • 109 . 粉

    1.傅粉的脸。亦谓面颜白晳,有如傅粉。 2.借指美人。

  • 110 . 独当一

    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 111 . 店

    商店的门面;铺面:~房ㄧ两间~ㄧ装潢~。

  • 112 . 雕

    1.如雕之面目。比喻面目狰狞﹑猥琐。 2.用漆皮刻的马首装饰物。

  • 113 . 芙蓉

    1.喻美人容颜。

  • 114 . 对立

    处于矛盾统一体中的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 115 . 对

    ①(~儿)对过:他家就在我家~。 ②正前方:~来了一个人。 ③(~儿)面对面:这事儿得他们本人~儿谈。

  • 116 . 吊

    1.亦作"吊面"。 2.皮桶子配上布或绸缎等做面称"吊面"。

  • 117 . 方便

    烘干的熟面条,用开水冲泡,加上调料就可以吃。

  • 118 . 粉饰场

    粉饰:打扮,装饰。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 119 . 粉饰门

    粉饰:打扮,装饰。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 120 . 东西易

    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