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部丞- 1.古代中央各部的辅佐之官。 
- 2 . 出丞- 1.由京官出任地方辅佐官。 
- 3 . 大中丞- 1. 古官名,掌管接受公卿的奏事,以及荐举、弹劾官员的事务。如: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 4 . 钝丞- 1.亦作"钝?"。 2.准备﹐安排。 
- 5 . 扶丞- 1.扶助。 
- 6 . 府丞- 1.太守的属官。 2.汉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 3.明代顺天﹑应天二府,清代顺天﹑奉天二府皆置府丞,为府尹副职。又明代詹事府﹑清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 
- 7 . 海丞- 1.汉代官名。掌海税。 
- 8 . 果丞- 1.汉官名。掌果产。 
- 9 . 棘丞- 1.旧时掌管刑狱的大理寺丞的别称。 
- 10 . 后丞- 1.古代天子四辅之一。 
- 11 . 火丞- 1.汉代太乐令的属官。 
- 12 . 畿丞- 1.指畿县的县丞。 
- 13 . 家丞- 1.官名。汉代太子家令的辅佐官。诸侯国亦设此职。主管家事。历代相沿。 
- 14 . 郡丞- 1.郡守的副贰。 
- 15 . 聋丞- 1.《汉书.循吏传.黄霸》:"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后遂以"聋丞"为地方副佐之称。 
- 16 . 骆丞- 1.唐骆宾王曾任临海丞,故称。 
- 17 . 秘书丞- 1.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 18 . 盘都丞- 1.对文具盒的戏称。 
- 19 . 三班县丞- 1.清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 
- 20 . 水丞- 1.见"水中丞"。 2.汉代郡县属官名。 
- 21 . 市买丞- 1.掌宫廷采购货物的官员。 
- 22 . 水中丞- 1.亦称"水丞"。 2.文具名。供磨墨用的盛水器。以玉石或陶瓷制成。 
- 23 . 守丞- 1.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引此文,颜师古注:"守丞,谓郡丞之居守者。一曰郡守之丞,故曰守丞。"汉《仓颉庙碑侧》:"衙守丞临晋张畴字元德,五百。"衙,左冯翊的属县。一说为郡守丞,或守狱官之丞。或郡邸守邸之丞。参阅《汉书.丙吉传》颜师古注﹑王先谦补注。 
- 24 . 寺丞- 1.官署中的佐吏。 
- 25 . 五丞- 1.亦作"五承"。 2.指禹的五位贤佐:益﹑稷﹑皋陶﹑垂﹑契。 3.泛指贤臣。 
- 26 . 县丞- 1.官名。秦汉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 
- 27 . 疑丞- 1.亦作"疑承"。 2.古官名。供天子咨询的四辅中的二臣。后泛指辅佐大臣。 
- 28 . 驿丞- 1.掌管驿站的官。主邮传迎送之事。明清时设置,各府﹑州﹑县多寡有无不一。品级为未入流。 
- 29 . 邑丞- 1.县丞。 2.管理公主事务的官吏。 
- 30 . 御史中丞- 1.官名。汉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北魏一度改称御史中尉。唐宋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 31 . 张鼎丞-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福建永定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领导闽西起义,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书记、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第七师师长、华中军区司令员。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 32 . 中丞- 1.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东汉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明清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 2.指宫官,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