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稗乘
1.犹稗史。
2 . 宝乘
1.佛教语。即宝车。
3 . 别乘
1.别驾的别称。
4 . 百乘
1.兵车一百辆。
5 . 败乘
1.犹下品,劣等品。
6 . 鞁乘
1.装备车马。
7 . 八乘
1.指八龙。
8 . 豹乘
1.即豹尾车。
9 . 笔乘
1.指历史著作。
10 . 扁乘
1.小车。
11 . 辟支下乘
1.见"辟支小乘"。
12 . 辟支小乘
1.佛教语。即辟支佛乘。因其并无师承﹐独自悟道﹐未能达到无上觉悟的法界而成佛﹐故称。
13 . 禅乘
1.泛指佛教所称修行方法和教义。禅,禅那;乘,运载。即梵文Y?na(衍那)的意译。
14 . 彩乘
1.彩车。
15 . 参乘
1.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16 . 参乘
见“骖乘”(698页)。
17 . 车乘
1.乘坐的车或作战的车。
18 . 骖乘
1.陪乘或陪乘的人。骖,通"参"。
19 . 骖乘
也作“参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
20 . 传乘
1.转乘他车。
21 . 超乘
1.跳跃上车。 2.引申指勇士﹑武士。 3.形容勇猛敏捷。 4.驰骤。
22 . 乘乘
1.颓丧困顿貌。
23 . 出乘
1.乘务员随车工作。
24 . 船乘
1.舟船与车马。均为代步工具。 2.比喻治国的能臣。
25 . 驰乘
1.骑马疾行。
26 . 搭乘
1. 乘坐。如:搭乘末班车回家。
27 . 次乘
1.从车。
28 . 大乘
1.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印度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中国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
29 . 二乘
1.即贰乘。副车。
30 . 单乘
1.一辆车。
31 . 第二乘
1.第二等。
32 . 佛乘
1.佛教谓教导众生成佛之法。因其为唯一之法,故又名"一佛乘"﹑"一乘"。 2.佛教经典。
33 . 发乘
1.发出车马。
34 . 贰乘
1.副车。
35 . 棼乘
1.犹纷起。
36 . 负乘
1.负载,乘坐。 2.见"负乘致寇"。
37 . 服乘
1.指车马。
38 . 副乘
1.皇帝的从车。
39 . 公乘
1.王室或诸侯国的兵车。 2.指驿车。 3.爵位名。为二十等爵的第八级。 4.复姓。唐代诗人有公乘亿。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公乘亿》。
40 . 跪乘
1.在车上跪着驾乘。表示敬意。
41 . 果下之乘
1.即果下马。
42 . 国乘
1.国史。
43 . 夹乘
1.乘马左右侍卫。
44 . 后乘
1.从臣的车马。亦泛指随从在后面的车马。
45 . 驾乘
1.车乘。
46 . 记乘
1.野记史乘。
47 . 兼乘
1.两辆车。谓每车备一副车。 2.指多辆车。
48 . 阶乘
从1到n的连续自然数相乘的积,叫做阶乘,用符号n!表示。如5!=1×2×3×4×5。规定0!=1。
49 . 脚乘
1.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 2.指搬运费。
50 . 家乘
1.私家笔记或记载家事的笔录。 2.家谱;家史。
51 . 教乘
1.佛教语。指佛教﹑佛法。
52 . 介乘
1.谓披甲乘马习骑射。
53 . 界乘
1.披甲骑马。
54 . 井乘
1.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谓之乘马。"
55 . 空乘
1、航空乘务,客机上为乘客服务的各种事务:~人员。2、指客机上的乘务员:一名男~。
56 . 警乘
1.警戒车乘﹔为车乘警卫。
57 . 郡乘
1.郡志,郡史。
58 . 可乘
1.可以利用。
59 . 隽乘
1.指骏马。
60 . 骏乘
1.指骏马。
61 . 里乘
1.乡镇志;地方志。
62 . 马乘
1.四匹马。
63 . 律乘
1.戒律的教义。
64 . 辇乘
1.指帝王与后妃专用的车乘。
65 . 枚乘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fe6f郎中,因劝阻吴王谋反不成,投奔梁孝王刘武。后汉武帝即位,召他进京,病死于途中。有《七发》等名篇,开创七体形式。近人辑有《枚叔集》。
66 . 内乘
1.御马。
67 . 强乘
1.指坚车强马。
68 . 驽乘
1.劣马所驾之车。
69 . 驽蹇之乘
驽:劣马;蹇:跛驴。用劣马跛驴拉的车子。比喻才能低下。
70 . 陪乘
1.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陪乘"。亦称参乘或车右。 2.随从的车子。
71 . 芘乘
1.《庄子.人间世》:"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郭象注:"其枝所阴可以隐芘千乘者也。"后以"芘乘"指繁茂。芘,通"庇"。
72 . 疲乘
1.疲乏的马。
73 . 平乘
1.大船名。又名平乘舫。
74 . 千乘
1.兵车千辆。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2.战国时期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3.复姓。
75 . 千乘
①形容兵车很多:革车千乘|千乘万骑入咸阳。 ②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
76 . 仆乘
1.仆从与舆马。
77 . 丘乘
1.即丘甸。
78 . 骑乘
1.骑马驾车。 2.骑马或其它动物。
79 . 上乘
①佛教名词。即“大乘”。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宝积经》:“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 ②指高妙的境界或上等的事物(多用于文艺、技艺方面):上乘之作|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诠,已非上乘。
80 . 三乘
1.三乘车。每乘四马。殷商时为下大夫的仪制。
81 . 上上乘
1.等级最高的。
82 . 盛衰相乘
乘:乘除之缩略,本指乘法和除法,比喻消长。人事的兴盛和衰微互相消长。
83 . 时乘
1.《易.干》:"时乘六龙以御天"。王弼注:"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乘变化而御大器。"后因以"时乘"指帝王即位。 2.指龙。
84 . 声闻乘
1.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85 . 诗乘
1.诗籍﹐诗集。
86 . 史乘
1.《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乘》﹑《梼杌》﹑《春秋》本为三国之史籍名,后因泛称史书为"史乘"。
87 . 帅乘
1.将士。
88 . 私乘
1.私家的军队。 2.指家史。
89 . 驷乘
1.古代兵车常乘三人,所乘第四人曰"驷乘"。驷,通"四"。
90 . 搜乘
1.检阅兵车。
91 . 添乘
1.指铁路列车运行中,规定值勤人员之外的职工,随车参加乘务组的工作。其目的是学习﹑协助﹑研究或指导乘务工作。
92 . 万乘
1.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2.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3.指帝王,帝位。 4.指能出兵车万乘的大国。亦泛指国家。
93 . 万乘
①指一万辆兵车。 ②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万乘之尊。 ③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
94 . 托乘
1.比喻得人援引。
95 . 伍乘
1.指同乘共伍的士卒。乘,战车。
96 . 五乘
1.佛教语。谓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云佛乘)。
97 . 无上乘
1.佛教浯。谓至极之佛法。大乘之别名。
98 . 相乘
1.相加;相继。
99 . 无机可乘
没有空子可钻。
100 . 无间可乘
犹无隙可乘。没有空子可钻。
101 . 无隙可乘
隙:空子、机会;乘:利用。没有空子可钻。
102 . 下乘
1.下等的马。比喻庸劣的人才。
103 . 小乘
1.佛教语。梵文Hīnayāna(希那衍那)的意译。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脱"。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中出现了主张"普度众生"的新教派﹐自称"大乘"﹐而称原有的教派为"小乘"。
104 . 轩乘
1.车驾。
105 . 一乘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
106 . 养乘
1.谓饲养马匹而驾御之。
107 . 野乘
1.即野史。
108 . 倚乘
1.站着乘车。
109 . 有蠙可乘
指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同“有隙可乘”。
110 . 依乘
1.凭借。
111 . 宜乘
1.胸下有旋毛的骏马。
112 .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113 . 驿乘
1.驿站的车马。
114 . 邑乘
1.县志;地方志。
115 . 玉乘
1.玉辂。帝王所乘的车。
116 . 鱼乘
1.语本汉刘向《说苑.建本》:"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后以"鱼乘"喻乘势而用。
117 . 有隙可乘
指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
118 . 寓乘
1.搭乘别人的车。
119 . 缘觉乘
1.佛教语。佛教以车乘喻教法。佛对机说法,一般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或加人乘﹑天乘为五乘。缘觉乘即三乘或五乘中之一乘。
120 . 志乘
1.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