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禅组词
  4. 【禅】结尾能组哪些词

【禅】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安

    1.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 2 . 班

    1."班禅额尔德尼"的省称。

  • 3 . 班

    “班禅额尔德尼”的简称。与达赖并称为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1645年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尊格鲁派领袖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即班禅四世,前三世是追认的)。1713年,清朝册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其地位。此后,历世班禅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驻地日喀则。

  • 4 . 柏子

    1.指禅宗。参禅时多焚柏子香,故称。

  • 5 . 逼

    1.谓强迫帝王让位给别人。

  • 6 . 避

    1.谓逃避禅位于己。

  • 7 . 参

    1.佛教禅宗的修持方法。有游访问禅﹑参究禅理﹑打坐禅思等形式。

  • 8 . 初

    1.佛教语。色界中的初禅天,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 2.佛教语。四禅定之一。"初禅"的主要特征是"八触":痒﹑动﹑轻﹑重﹑冷﹑暖﹑涩﹑滑;"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见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九之一。

  • 9 . 传

    1.转让帝位。

  • 10 . 出

    1.犹出定。

  • 11 . 承

    1.接受禅让。

  • 12 . 打

    1. 佛教徒闭目静坐修行。

  • 13 . 登

    1.谓受禅让﹐登帝位。

  • 14 . 呆

    1.比喻隐晦难解的语言或事理。

  • 15 . 耽

    1.耽味禅悦。亦谓潜心学佛。

  • 16 . 达摩

    1.祖师禅。

  • 17 . 递

    1.更替;逐步转化。

  • 18 . 封

    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天地。

  • 19 . 孤

    1.指孤单的僧人。

  • 20 . 狐

    1.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后亦泛指异端邪说。

  • 21 . 化

    1.变化代谢。

  • 22 . 黄面老

    1.指释迦牟尼。佛像的脸部大都涂成金黄色,故称。

  • 23 . 交

    1.谓帝位的禅让。

  • 24 . 劫

    1.亦作"劫禅"。 2.胁迫"禅让"。

  • 25 . 久坐必有一

    1.喻长期坚持最后必有成效。

  • 26 . 金刚

    1.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 27 . 进

    1.封建时代帝王让位给新帝王。

  • 28 . 口头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 29 . 枯

    1.指老僧。 2.枯坐参禅。

  • 30 . 狂

    1.佛教谓学禅不当而流于狂妄。 2.指狂放不拘的僧人。 3.喻学术﹑艺术流派中僻陋悖理者。

  • 31 . 老婆

    1.佛教语。谓禅师苦口婆心﹐多方设教﹐反复叮咛如老婆婆。

  • 32 . 论

    1.谈论佛学。

  • 33 . 貌

    1.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禅。形容入神的样子。

  • 34 . 内

    1.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晋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尧舜内禅﹐体文德也;汉魏外禅﹐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

  • 35 . 栖

    1.亦作"栖禅"。 2.犹坐禅。

  • 36 . 趣

    1.谓参禅向佛。

  • 37 . 情

    1.指有关情爱的道理﹑哲理。

  • 38 . 入

    1.犹入定。

  • 39 . 三

    1.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

  • 40 . 殊

    1.谓传位方式不同。

  • 41 . 诗

    1.诗中隐含的禅理。亦指隐含禅理的诗。 2.诗道与禅道的并称。

  • 42 . 世

    1.世代传授。

  • 43 . 受

    1.亦作"受?"。亦作"受嬗"。 2.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 44 . 四

    1.佛教语。即四禅定。

  • 45 . 谈

    1.谈说佛教教义。

  • 46 . 逃

    1.逃出禅戒。 2.指遁世而参禅。

  • 47 . 问

    1.犹参禅。

  • 48 . 外

    1.谓天子禅位于外姓。

  • 49 . 文字

    1.用诗文阐发的禅理。

  • 50 . 沩印

    1.沩山灵佑禅师印证之禅。

  • 51 . 相

    1.亦作"相嬗"。 2.相演变;相转化。

  • 52 . 五

    1.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凈,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凈,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 53 . 悟

    1.参悟禅理。

  • 54 . 虾蟆

    1.见"虾蟆禅"。

  • 55 . 熏

    1.谓修习禅业。

  • 56 . 巡

    1.谓巡岳封禅。

  • 57 . 行

    1.佛教语。谓打坐静修。

  • 58 . 修

    1.学佛坐禅。

  • 59 . 一滴

    1.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宋本觉《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韶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 60 . 一味

    1.佛教谓不立文字语言﹑顿悟而明之禅。

  • 61 . 学

    1.犹学佛。

  • 62 . 哑

    1.禅宗倡静虑﹑顿悟,常以动作示意,使人领会禅理。故以"哑禅"喻糊涂难明。

  • 63 . 尧

    1.相传帝尧年老,让位于舜。后以"尧禅"指称盛世政治清明,明君相继。

  • 64 . 夜

    1.夜间打坐参禅。

  • 65 . 野狐

    1.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百丈禅师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2.指外道;异端。

  • 66 . 一指

    1.见"一指头禅"。

  • 67 . 一指头

    1.佛教禅宗用语,喻万法归一。宋俱胝和尚向天龙和尚询问佛教教义时,天龙竖一手指,俱胝立即大悟。此后凡有人向俱胝求教,他也常竖一指。临死前谓众人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见《景德传灯录.俱胝和尚》。

  • 68 . 渊

    1.深深的禅寂之心。

  • 69 . 证

    1.参悟禅理。

  • 70 . 坐

    1.佛教语。谓静坐息虑,凝心参究。

  • 71 . 坐

    打坐。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静坐排除杂念,以求心神的恬静自在:长老正在静室坐禅。

  • 72 . 谘

    1.问禅。住持升座说法时﹐名客出众与住持问答。

  • 73 . 祖师

    1.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禅",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