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雁组词
  4. 【雁】结尾能组哪些词

【雁】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白

    1.见"白鴈"。

  • 2 . 鲍孤

    1.亦作"鲍孤雁"。 2.宋代诗人鲍当的别号。

  • 3 . 北

    1.候鸟之一。因其每年秋分后由北南飞,故称。

  • 4 . 残

    1.失群之雁。

  • 5 . 宾

    1.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 6 . 赤

    1.见"赤鴈"。

  • 7 . 沉鱼落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8 . 大

    又称“鸿雁”。鸟纲,鸭科。大型游禽。通常外形、大小似家鹅。羽毛大多灰褐色,有暗色横纹。生活在河川、沼泽地带,吃植物的嫩叶、细根、种子。秋季常集群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南飞。肉可供食用。

  • 9 . 稻

    1.稻和雁。雁﹐知时之鸟﹐古代与稻作为祭荐之物。

  • 10 . 代

    1.隋唐均曾置代州,又改为雁门郡,因以"代雁"泛指北方边地。

  • 11 . 地

    1.流星的一种。

  • 12 . 独

    1.亦作"独雁"。 2.孤雁。

  • 13 . 断

    1.亦作"断雁"。 2.失群的雁;孤雁。

  • 14 . 奠

    1.见"奠鴈"。

  • 15 . 鹅

    1.亦作"鹅雁"。 2.指鹅。 3.形容呼喊之声纷乱嘈杂。 4.天鹅。

  • 16 . 鹘打

    1.比喻击无不中。

  • 17 . 凫

    1.亦作"凫雁"。 2.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 3.鸭与鹅。

  • 18 . 羔

    1.亦作"羔鴈"。 2.小羊和雁。古代用为卿﹑大夫的贽礼。 3.用作征召﹑婚聘﹑晋谒的礼物。

  • 19 . 孤

    1.见"孤鴈"。

  • 20 . 候

    1.见"候鴈"。

  • 21 . 寒

    1.寒天的雁。亦作"寒鴈"。诗文中常以衬托凄凉的气氛。

  • 22 . 胡

    1.雁。雁来自北方胡地﹐故称。

  • 23 . 归

    1.亦作"归雁"。 2.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

  • 24 . 河鱼天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 25 . 鸿

    ①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②〈书〉比喻书信。

  • 26 . 家

    1.鹅的别名。

  • 27 . 寄书

    1.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后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复至匈奴。武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不能隐匿,遂放还苏武等人。后因以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以"寄书雁"﹑"寄书鸿"﹑"鸿雁"称送信的人。

  • 28 . 惊

    1.犹言惊弓之鸟。

  • 29 . 惊弦

    1.犹言惊弓之鸟。

  • 30 . 金

    1.亦作"金鴈"。 2.金色的雁。 3.筝柱。 4.金铸的雁﹐帝王陪葬物。事本《汉书.刘向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水银为江海﹐黄金为鳬雁。"

  • 31 . 客

    1.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雁。

  • 32 . 梁

    1.指梁州雁塞山池中之雁。 2.泛指鸿雁。

  • 33 . 连

    1.亦作"连雁"。 2.雁飞行时相连成行,故称。

  • 34 . 岭

    1.岭南来的雁。借喻书信。

  • 35 . 鸣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毛传:"雍雍,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郑玄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 2.鸣啼的大雁。 3.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杞县北。

  • 36 . 旅

    1.指南飞或北归的雁群。

  • 37 . 落

    1.同"落雁沉鱼"。

  • 38 . 木

    1.《庄子.山木》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后因以"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

  • 39 . 平沙落

    1.古琴曲名。是我国流传很广的古典标题乐曲。最早见于《古琴正宗》(公元1634年)。内容描写沙滩上群雁起落飞鸣﹑回翔呼应的情景。琵琶大曲中亦有同名乐曲,以不同曲调表现相似的内容和意境。 2.曲牌名。即《雁儿塔》。 3.菊花的一种。

  • 40 . 塞

    1.亦作"塞鴈"。 2.塞鸿。

  • 41 . 双凫一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 42 . 食

    1.见"食鴈"。

  • 43 . 沙

    1.亦作"沙鴈"。 2.即雁。常栖息于江湖沙渚中,故称。

  • 44 . 沈鱼落

    1.亦作"沉鱼落雁"。 2.《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本谓人之所美而鱼鸟避之。后世用"沈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 45 . 朔

    1.指北地南飞之雁。

  • 46 . 舒

    1.见"舒鴈"。

  • 47 . 霜

    1.秋雁。

  • 48 . 送书

    1.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徙北海牧羊十九年。昭帝时汉使求释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使者曰:"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因此获释归汉.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 49 . 随阳

    1.指大雁。因其为最有代表性的候鸟﹐随着太阳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迁南徙﹐故称。 2.比喻趋炎附势者。

  • 50 . 斜

    1.斜飞的雁群。 2.紧贴鬓边﹑额上的一种首饰。一说为靥花。

  • 51 . 行

    1.成行的飞雁。 2.谓平行,平列。语本《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玄笺:"雁行者,言与中服相次序。" 3.指兄弟。谓如雁之飞翔有序。

  • 52 . 纁

    1.亦作"纁鴈"。 2.旧时妇以贽见姑之礼。

  • 53 . 野

    1.即雁。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善于游泳和飞行。

  • 54 . 阳

    1.亦作"阳雁"。 2.大雁。语本《书.禹贡》﹕"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孔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

  • 55 . 游

    1.飞雁。

  • 56 . 银

    1.比喻银质或银色的古筝弦柱。因斜列有如雁行﹐故名。

  • 57 . 玉

    1.玉雕的雁形饰物。 2.凤钗一类的玉雕首饰。

  • 58 . 云

    1.亦作"云雁"。 2.高空的飞雁。 3.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

  • 59 . 鱼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因以“鱼雁”代指书信:鱼雁不绝|频通鱼雁。

  • 60 . 筝

    1.筝柱。因筝柱斜列如雁行﹐故称。

  • 61 . 轧

    1.谓拨弄雁柱。指弹筝。

  • 62 . 征

    1.亦作"征鴈"。 2.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 63 . 朱

    1.见"朱鴈"。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