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朝夕共处
朝:早晨。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2 . 不共戴天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3 . 车轨共文
文;文字。车轨统一,文字一致。比喻统一一致。
4 . 大共名
1.《荀子》中的逻辑术语。指反映普遍性最高的类的概念。如"物"这一概念即大共名。
5 . 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势力区域。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英美等其他势力。经过全世界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奋斗,这一阴谋被粉碎。
6 . 分甘共苦
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7 . 分形共气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8 . 风雨共舟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9 . 公共交通
1.运输线;公共运输系统。如:附近有…学校和商业区,公共交通方便。如:百分之八十五的顾客都是乘公共交通车辆到达那里的,开汽车去的只有百分之九。
10 . 公共课
指任何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中国高等院校规定的公共课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劳动课等。
11 . 公共财产
也称“公有财产”。公有公用的财产。在中国,通常将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称为公共财产。
12 . 公共厕所
1.任何人都可以大小便的地方。2.厕所设施和盥洗设备公用的地方。
13 . 公共产品
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14 . 公共场所
1.公众可以去的地方。2.对公众开放的地方(如夜总会 、饭店或旅馆)。
15 . 公共道德
1. 社会道德。关于整个国家或社会组织而非个人的一种道德;论述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道德关系及职责的伦理学分支。
16 . 公共关系
指团体、企业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简称公关。
17 . 公共关系学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研究内容有:公共关系的性质、构成要素和职能目标,公关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效应,公共关系的应用与务实技术等。
18 . 公共关系意识
简称“公关意识”。能自觉认识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具有相当作用的思想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意识到维护组织形象和信誉的重要性,重视信息的沟通、传播,能主动、积极开展公关活动。
19 . 公共积累
公积金。
20 . 公共建筑
1.进行社会活动的非生产性建筑物﹐如办公楼﹑图书馆﹑学校﹑医院﹑剧院、体育馆﹑展览馆﹑车站等建筑物。
21 . 公共汽车
供乘客乘坐的汽车。有固定的路线和停车站。
22 . 公共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买卖国库券、公债等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例如,需要收缩银根时,可以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增加银行储备;反之,通过购进政府债券,减少银行储备,以放松银根。是中央银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23 . 公共事业
1.为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需要所经营的各类事业。如邮电﹑交通﹑医疗等。
24 . 公共卫生
1. 研讨应用有组织的公众努力来保护和改进公众健康的一门技术和科学,以及包括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和社会科学,人们应保持维护的清洁、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
25 . 公共休假日
1.亦省称"公休日"。 2.指星期日﹑节日﹑纪念日等公民共同的休假日。
26 . 公共秩序
也称“社会秩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所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27 . 公共租界
1.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28 . 合衷共济
犹言同心协力。
29 . 和衷共济
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30 . 和平共处
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31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国倡导的处理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即: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32 . 好共歹
1.犹好歹。无论如何。
33 . 国际共管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统治或管理某一地区、国家或某一国家的部分领土。简称共管。
34 . 核磁共振
原子核在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产生能级分裂,对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利用核磁共振可以测定有机物的结构,医疗上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脑部疾病、血管病、肿瘤等的检查和诊断。
35 . 军事共产主义
即“战时共产主义”(823页)。
36 . 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科学社会主义。
37 . 空想共产主义
常与“空想社会主义”一词通用。但在有些场合,马克思、恩格斯曾将这两个词加以区别,认为空想共产主义主张实行公有制,空想社会主义则主张保留私有制。
38 . 连枝共冢
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39 . 连根共树
同一棵树上生长的根相连。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40 . 两虎共斗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41 . 民族共同语
1.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现在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42 . 牛骥共牢
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43 . 鹿车共挽
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44 . 欧洲共产主义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潮。主张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应该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但不提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实行多党制。同时强调,要严格尊重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独立自主,各党之间应完全平等。
45 . 平均共产主义
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之一。主要代表有法国巴贝夫、布朗基和德国魏特林。主张平均主义与禁欲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反对私有制,要求建立一个绝对平均分配的“共有共享”的共产主义社会。
46 .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47 . 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月亮。千里范围内的人共享明月。比喻不同地域的人共同享受同一样的良辰美景。
48 . 千奴共一胆
1.谓乌合之众胆量不大。
49 . 青年共产国际
又称“少共国际”。第三国际领导的各国革命青年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11月在柏林秘密成立。有十四个国家参加,后在五十六个国家建立支部。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团结广大青年,反对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改善资本主义国家青年的劳动条件,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而斗争。1943年随着第三国际的解散而解散。
50 . 人神共愤
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51 . 人神共嫉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52 . 人所共知
人人都知道。
53 . 神人共愤
神和人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54 . 神人共悦
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兴。多形容太平景象。
55 . 少共国际
即“青年共产国际”。
56 . 少共国际
即“青年共产国际”(1210页)。
57 . 同呼吸,共命运
利害一致,命运相同。
58 . 同患难,共生死
一同经历磨难,一同生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59 . 失鹿共逐
失:失去;鹿:指帝位;逐:追赶。失掉帝位,天下大乱,人人争着追逐。比喻失去政权后,天下大乱,各路英雄争夺帝位。
60 . 同条共贯
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61 . 同床共枕
指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62 . 同恶共济
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同“同恶相济”。
63 . 同甘共苦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64 . 首尾共济
比喻相互支援。
65 . 松萝共倚
萝:寄生于松树上的能爬蔓的植物;倚:靠着。像松与萝那样相互依存。比喻夫妇和睦融洽。
66 . 同生共死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67 . 同生死,共存亡
一同生,一同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68 . 同生死,共患难
一同生死,一同经历磨难。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69 . 同生死共存亡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70 . 同声共气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71 . 同命运共呼吸
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72 . 同休共戚
①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②偏指共患难。亦作“同休等戚”。
73 . 同气共类
气质相同,共属一类。
74 . 同文共规
比喻国家统一。同“同文共轨”。
75 .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76 . 同心共胆
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胆”。
77 . 同心共济
指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亦作“同心协济”。
78 . 通共有无
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79 . 天人共鉴
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80 . 同门共业
同门:在同一个老师门下;业:读书。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读书。即同学。
81 .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82 . 通无共有
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同“通共有无”。
83 . 通忧共患
共同承担忧患。
84 . 同胞共气
喻指亲兄弟。
85 . 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86 . 同舟共济
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87 . 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88 . 雅俗共赏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89 . 有目共睹
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90 . 有目共见
指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91 . 有目共赏
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92 . 有福共享
幸福来共同分享。
93 . 战时共产主义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1921年为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94 . 芝艾共焚
犹玉石俱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同“芝艾并焚”。
95 . 众所共知
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96 . 中共一大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1921年7月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举推派的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十三人,列席者一人,代表党员五十七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陈独秀任总书记,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大会会址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现为"一大"纪念馆。
97 .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简称“中顾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机构。于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选举产生。设常务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其成员必须具有四十年以上的党龄,对党的事业作出较大贡献,曾担任过一定的领导工作,在党内外有较高声望。其任务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党的方针、政策提出建议,接受咨询,协助中央调查处理某些重要事务。是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过渡办法。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讨论决定,不再设中顾委和地方的顾问委员会。
98 .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简称“中纪委”。中国共产党最高纪律检查机关。由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工作。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99 . 中共中央书记处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设书记若干人,候补书记若干人,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主持工作。负责处理中央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100 .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核心机构。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与其常务委员会一起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领导中央书记处工作,负责召集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101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简称“共青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922年5月成立。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曾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改称今名。其基本任务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凡14-28周岁、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中国青年,均可申请加入。
102 . 众目共睹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亦作“众目共视”、“众目具瞻”。
103 . 众目共视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