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还组词
  4. 【还】在中间组哪些词

【还】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般涉调·哨遍·高祖

    套曲篇名。元代睢景臣作。曲中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 2 . 八字没有一撇

    1.见"八字没见一撇"。

  • 3 . 不

    1.见"不旋踵"。

  • 4 . 大

    1.道教丹药名。又称九还金丹。

  • 5 . 反老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6 . 返朴

    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 7 . 返朴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 8 . 断归宗

    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 9 . 返老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10 . 反本

    反:同“返”,归,还。指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 11 . 反朴

    复归于朴实、淳正。

  • 12 . 反正

    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 13 . 返本

    犹言返本还源。

  • 14 . 返本

    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15 . 返本

    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16 . 告老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 17 . 告老

    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 18 . 好借好,再借不难

    借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以后要再借的时候也就不困难了。

  • 19 . 合浦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 20 . 即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21 . 揭债

    揭债:借债。用借债的办法还债,亏空始终存在。

  • 22 . 解铃是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 23 . 解铃须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 24 . 解铃须系铃人

    佛经中的一个故事:泰钦法灯禅师幼时很聪明,但大家不了解他,只有法眼禅师对他很看重。一天,法眼问大家:“老虎颈项上的金铃,什么人能把他解下来?”大家回答不出。恰巧泰钦走来,法眼再问泰钦,泰钦回答说:“那个把铃系上去的人能够解下来。”由此,人们对泰钦刮目相看。事见惠洪《林间集》等书。后用“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 25 . 解铃需系铃人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 26 . 借尸

    迷信者认为,人死后可将灵魂附于他人尸体而复活。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 27 . 借尸

    犹言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 28 . 锦囊

    指凯旋告捷。

  • 29 . 九

    1.即九转丹。

  • 30 . 九

    1.指九转丹。

  • 31 . 九转

    1.即九转丹。

  • 32 . 老妇

    剧本。瑞士迪伦马特作于1956年。亿万富婆克莱尔带着扈从来到故乡小城,向四十五年前在她怀孕后抛弃了她,使她沦为妓女的旧情人伊尔复仇。她用金钱收买了全城居民,为她处死了伊尔。

  • 33 . 漫天要价,就地

    漫天:比喻非常高;要:索取;地:比喻非常低。指商业上的讨价还价,卖方把售价要得很高,买方则把价钱还得很低。

  • 34 . 买椟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35 . 牡丹虽好,要緑叶扶持

    1.比喻即便个人能干,也需要众人支持。

  • 36 . 七返

    传说中气功修练的一种方法。

  • 37 . 欠债

    欠了债要还钱。

  • 38 . 杀人偿命,欠债

    指杀人者须抵命,欠债者要还钱,二者俱是一理。

  • 39 . 上天要价,落地

    指商业上的讨价还价,卖方把售价要得很高,买方则把价钱还得很低。

  • 40 . 却老

    指返老还童。

  • 41 . 三国干涉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出于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拉拢德、法两国出面干涉。1895年5月,在三国压力下,日本同意由中国增加赔款三千万两白银后,日军撤出辽东半岛。三国以干涉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等特权。俄国乘机扩大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 42 . 束缊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43 . 水火归

    1.《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毛发齿皮肉筋骨脑垢色皆归于地,吐涕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在何处?"因以"水还火归"喻死亡。

  • 44 . 说的比唱的好听

    1.谓说的话虽然动听﹐但都是骗人的空话。

  • 45 . 讨价

    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46 . 往渚

    指往返都须渡水。

  • 47 . 氧化原反应

    见“氧化反应”。

  • 48 . 心病将心药医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49 . 心病须心药医

    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50 . 以牙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 51 . 以眼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 52 . 以眼眼,以牙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 53 . 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54 . 要价

    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55 . 一报一报

    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56 . 一一报

    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 57 . 衣锦

    衣:穿。旧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中的衣服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 58 . 乍暖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 59 . 珠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60 . 欲说

    想说又没有说出来。形容情意复杂而又难以表达。

  • 61 . 枕席

    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同“枕席过师”。

  • 62 . 皱面

    1.人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