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帝组词
  4. 【帝】在中间组哪些词

【帝】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阿拉伯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公元7世纪30年代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领导下统一后,阿拉伯人开始在“圣战”旗帜下对外扩张,占领西亚、北非、中亚以及西班牙广大领土,形成庞大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统治者称哈里发,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9世纪中期起衰落,哈里发大权旁落。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

  • 2 . 拜占庭

    即“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为东、西两部。因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所以又称“拜占庭帝国”。领土以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为中心。曾一度收复意大利。在东方与波斯萨桑王朝长期作战。7世纪后,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领地为阿拉伯人征服。1204年君士坦丁堡一度为十字军所陷。1261年灭拉丁帝国后复国,但势力大为削弱。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 3 . 奥地利

    欧洲封建帝国。1804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兰茨二世鉴于神圣罗马帝国领土大部被拿破仑所占,宣布自己为奥地利皇帝。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正式将奥地利领有的领地改为奥地利帝国。领土包括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及特兰西瓦尼亚等地。1866年普奥战争中奥地利失败后,被逐出德意志。1867年改建为奥匈帝国。

  • 4 . 奥斯曼

    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国家。13世纪末兴起于小亚细亚西北部。后迅速扩张,1453年灭东罗马帝国;至16世纪时已占有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和欧洲东南部广大地区,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在伊斯坦布尔。统治者称苏丹,16世纪初又兼哈里发。17世纪后开始衰落,19世纪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失败。1922年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被推翻。

  • 5 . 奥匈

    欧洲封建帝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统治者迫于内外矛盾,与匈牙利贵族妥协,建立二元制帝国。帝国分为奥、匈两部分,同为主权国家,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奥地利皇帝兼为匈牙利国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于1918年瓦解,分别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

  • 6 . 白

    1.古粮仓名。在蜀郡成都城郭外。

  • 7 . 白

    1.传说汉高祖刘邦为赤帝子﹐秦统治者为白帝子。赤帝子斩杀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史记.高祖本纪》:"有一老妪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后因借指被推翻的王朝。

  • 8 . 拜上

    又称“拜上帝教”。洪秀全用宗教名义创立的反清组织。1843年洪秀全仿照基督教形式,与冯云山在广东花县(今花都)创立。发展会员数千人,制定各种仪式和会员守则。后在金田举行起义。太平军在占领区域内举行礼拜仪式,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 9 . 拚着一身剐,敢把皇拉下马

    1.形容再难的事,只要豁出命来,也敢干下去。

  • 10 . 波斯

    古代波斯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50年,居住在今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人,在首领居鲁士领导下,灭掉北方的米底王国后建国。后不断对外扩张,相继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埃及等地。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又入侵印度和欧洲东南部,形成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后在希波战争中失败。前330年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灭。

  • 11 . 查理曼

    见“法兰克王国”(549页)。

  • 12 . 赤

    1.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旧谓汉以火德王,火赤色,因神化刘邦斩蛇的故事,称刘邦为"赤帝子"。

  • 13 . 称称王

    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 14 . 二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 15 . 德意志

    1871年普鲁士王国经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后建立的国家。由二十二个德意志邦国、三个自由市和帝国行省阿尔萨斯洛林组成。各邦享有广泛的自主权。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普鲁士首相为帝国宰相。设有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被推翻。

  • 16 . 德意志第三

    指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宣称他统治下的德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后的第三个德意志人帝国,并喻意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宣扬的太平盛世的“第三王国”。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崩溃。

  • 17 . 东罗马

    即“拜占庭帝国”(889页)。

  • 18 . 法兰西第二

    1852-1870年法国的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1852年12月,路易·波拿巴称帝,号为“拿破仑三世”,建立帝国。为有别于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兰西帝国,历史上称为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失败,9月被推翻,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取代。

  • 19 . 法兰西第一

    1804年由拿破仑一世建立的君主专制国家。帝国除法国外,还包括今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国部分领土,拿破仑家族中的一些成员还统治过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国。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1815年3月复位,建立百日王朝,同年6月滑铁卢战役后再次退位,帝国覆亡。

  • 20 . 关

    1.旧时供奉三国蜀关羽的庙宇。

  • 21 . 关圣

    1.见"关圣"。

  • 22 . 汉

    1.指在汉武帝射蛟处所筑之台。

  • 23 . 汉

    1.杏的一种,相传为汉武帝上苑所植之种。

  • 24 . 诃利

    1.梵语H?riti的译音。意译为暴恶。即鬼子母神。原为凶神﹐后为育子﹑安产﹑维护佛法之神。

  • 25 . 黄

    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传为轩辕黄帝的陵墓,简称黄陵,史称桥陵。相传创自汉代,历代均有修葺。桥山顶有黄帝陵墓和祭亭,陵前有汉武帝求仙台。山下建有轩辕庙,周围古柏参天,其中最大一棵高20米,传为黄帝手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 . 黄内经

    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共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由《素问》与《灵枢》(各九卷)组成。内容大致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药性理论、运气学说等。此书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许多医家之手编撰而成的,故非出自少数人之手,也非成书于某一时代。

  • 27 . 黄

    1.道家的炼丹术。道家以黄帝为始祖,故称。

  • 28 . 黄

    1.见"黄帝陵"。

  • 29 . 黄子孙

    黄帝: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黄帝轩辕氏的子孙后代。指每个中国人或所有的中国人。

  • 30 . 洪宪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并废除民国纪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正式称帝。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各省纷纷独立,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在内外压力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 31 . 皇的新装

    童话。丹麦安徒生作。从前有个皇帝,喜欢不停地换新装。一天来了两个骗子,声称能织蠢人看不见的最美的衣料。皇帝出钱请两人织布制衣,尽管什么也没织出来,皇帝和大臣们还是装着很满意。最后皇帝裸身穿了所谓新装游行时,一个孩子叫道:“可他什么也没穿呀!”

  • 32 . 皇老爷

    1.见"皇帝老子"。

  • 33 . 皇老子

    1.封建时代对皇帝的俗称。

  • 34 . 皇信宝

    1.皇帝印玺之一。用于征召王公以下的文书。参见"皇帝行宝"。

  • 35 . 皇行宝

    1.皇帝印玺之一。用于答复王公以下的文书。

  • 36 . 皇之宝

    1.皇帝印玺之一。用于慰劳王公以下的文书。参见"皇帝行宝"。

  • 37 . 简在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 38 . 老大

    1.古老的大国。常指古老积弱的旧中国。

  • 39 . 拉丁

    十字军东侵期间西欧封建主在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建立的国家。1202年组成的西欧十字军原定进攻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诱使下反而去进攻拜占庭帝国。1204年十字军攻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在其巴尔干半岛东南部一带的领土上建立国家。因为西欧人使用拉丁语,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拉丁帝国”。1261年,君士坦丁堡被拜占庭人收复,帝国灭亡。

  • 40 . 罗马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罗马共和国进入帝国时代。帝国初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版图扩大;基督教产生并开始传播。从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奴隶制转入危机,政治混乱。284年戴克里先当皇帝后实行改革,元首政治转变为君主制。君士坦丁在位时,以基督教作为帝国精神支柱。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标志罗马帝国结束和欧洲从古代转入中世纪。

  • 41 . 鲁鱼

    指文字传抄错误。

  • 42 . 秦

    1.指秦穆公女弄玉。

  • 43 . 刹

    1.梵语的音译。亦省称"刹利"。古印度第二族姓,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为世俗统治者。

  • 44 . 青华

    1.即东极青华大帝﹐道教称太乙救苦天尊。

  • 45 . 侍

    1.道家称侍奉天帝的仙官﹑侍从。晨,通"宸",帝居。

  • 46 . 思

    1.唐教坊曲名。见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 2.词牌名。

  • 47 . 圣明王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 48 .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拉下马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49 . 蜀

    1.即杜鹃花。

  • 50 . 山高皇

    指王法管辖不到。

  • 51 . 社会国主义

    指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首领考茨基等人及其派别,背叛无产阶级立场,支持帝国主义战争,成为社会帝国主义者和社会帝国主义派。后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推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的人,也称为社会帝国主义者。

  • 52 . 水

    1.水帝颛顼之子。相传死后为疫鬼。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 53 . 忘

    1.相传帝尧时,一老者边击壤,边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用为歌颂太平的典故。

  • 54 . 天高皇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 55 . 文昌

    1.亦称"文昌帝"。亦称"文昌君"。 2.即梓潼帝君。

  • 56 . 五

    1.见"五时副车"。

  • 57 . 五三皇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 58 . 五

    1.星座名,属太微垣。"坐"同"座"。

  • 59 . 魏孝文改革

    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 60 . 望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 61 . 先遗诏

    1.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先帝,已故的君主。此指刘备)。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如:陛下亦宜自谋,……察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 62 . 萧

    1.萧寺。

  • 63 . 轩

    1.即轩辕镜。

  • 64 . 亚述

    古代西亚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末,以底格里斯河中游的亚述城为中心,形成城邦国家。前8世纪后期迅速崛起,先后征服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以色列王国和巴比伦。后又征服埃及,形成版图东接伊朗高原、西濒地中海、北达高加索、南邻波斯湾的大帝国。前612年,都城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联合攻陷。前605年最终灭亡。

  • 65 . 鱼鲁

    指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 66 . 早发白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写于作者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从四川前往江陵(今属湖北)时。全文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轻快之笔写出船下三峡的快速,也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气势豪迈,语言奔放,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 67 . 中华

    袁世凯恢复帝制时的国号。详“洪宪帝制”。

  • 68 . 颛

    1.即颛顼历。

  • 69 . 梓潼

    1.道教神名。相传名张亚子,居蜀中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祀之。唐宋时封王,元时封为帝君。掌人间功名禄位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