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321个)

  • 豁人

    huò rén ěr mù

    成语解释: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成语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 遮掩

    zhē yǎn ěr mù

    成语解释:见“遮人眼目”。

    成语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

  • 避人

    bì rén ěr mù

    成语解释:指避免走漏消息。

  • 属人

    shǔ rén ěr mù

    成语解释:属:集中在一点。
    指引人注意。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

  • 在人

    zài rén ěr mù

    成语解释: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成语出处:明・张岱《奇字问・序》:”近取《左(传)》、《国(语)》、《史记》……诸书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

  • 低言

    fù ěr dī yán

    成语解释:附:贴近。
    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 偷铃

    sāi ěr tōu líng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成语出处:《五灯会元・雪峰存禅师法嗣》:“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 贱目

    guì ěr jiàn mù

    成语解释: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成语出处: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 注目

    qīng ěr zhù mù

    成语解释: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
    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 东风

    mǎ ěr dōng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 发明

    fā míng ěr mù

    成语解释:发明:启发,使明白。
    开阔视听,扩大见闻。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 发皇

    fā huáng ěr mù

    成语解释:发皇:启发。
    开阔视听,扩大见闻。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汉・枚乘《七发》: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 防蔽

    fáng bì ěr mù

    成语解释:防:挡;蔽:挡住。
    堵住耳朵,遮住眼睛。比喻蔽塞视听。

    成语出处:《魏书・皇后传》:太后自以行不修,惧宗室所嫌,于是内为朋党,防蔽耳目,肃宗所亲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

  • 山栖

    guàn ěr shān qī

    成语解释:盥耳:洗耳朵。
    比喻隐居不仕。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 舌敝

    shé bì ěr lóng

    成语解释: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