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321个)

  • 掩人

    yǎn rén ěr mù

    成语解释:掩:遮盖。
    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

    成语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 恭听

    xǐ ěr gōng tīng

    成语解释: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拱听

    xǐ ěr gǒng tīng

    成语解释:见“洗耳恭听”。

    成语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 旁风

    dāng ěr páng fēng

    成语解释: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 面红

    miàn hóng ěr rè

    成语解释:见“面红耳赤”。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 眼花

    yǎn huā ěr rè

    成语解释:两眼昏眩,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成语出处:唐・李白《侠客行》诗:“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 脸红

    liǎn hóng ěr rè

    成语解释:见“脸红耳赤”。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听得老太太说完了,越觉得脸红耳热,连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这都是媳妇一时偏执,惹出老太太气来。’”

  • 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成语解释: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成语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 面命

    miàn mìng ěr tí

    成语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成语出处:宋・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

  • 目染

    mù rǎn ěr rǔ

    成语解释:见“目擩耳染”。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

  • 脸红

    liǎn hóng ěr chì

    成语解释: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成语出处: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 相传

    kǒu ěr xiāng chuán

    成语解释: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成语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 并重

    kǒu ěr bìng zhòng

    成语解释: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 隔舍须有,窗外岂无人

    gé shě xū yǒu ěr , 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成语解释:须:应当。
    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 隔墙须有,窗外岂无人

    gé qiáng xū yǒu ěr , 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成语解释:须:应当。
    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成语出处:元・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理,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