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中间的成语(共321个)
抓耳搔腮
成语解释:见“抓耳挠腮”。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三日耳聋
成语解释:形容受到强烈的震动。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在蒙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一新耳目
成语解释:耳目:指见闻。
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目濡耳染
成语解释: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成语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目擩耳染
成语解释:擩:通“濡”,沾染。
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成语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废耳任目
成语解释:废:放弃;任:信任。
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成语出处: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又叹执事者所守异于人人,废耳任目,华实不兼。
目见耳闻
成语解释: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成语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倾耳拭目
成语解释:倾耳:侧着耳朵;拭目:擦眼睛。
认真听,仔细看。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成语出处:宋・陆游《上殿札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
接耳交头
成语解释: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
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便是那些服侍的,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颂扬赞赏。”
马耳春风
成语解释:见“马耳东风”。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呫嗫耳语
成语解释:附耳低声说话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效女儿呫嗫耳语。”集解:“韦昭曰:呫嗫,附耳小语声。”
口耳相承
成语解释:谓接受传闻。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
逆耳忠言
成语解释:逆耳:不顺耳。
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
爬耳搔腮
成语解释:急切无奈貌。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序》:“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扒耳搔腮
成语解释: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