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成语(共83个)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成语解释:负:辜负;莫:不要。
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成语出处:《斩鬼传》第六回:“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奇方得自曹操。”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成语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成语解释:困:贫乏。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成语解释:负:辜负;休:莫,不要。
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教学相长
成语解释: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
教和学互相促进。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画荻教子
成语解释:荻:芦苇。
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成语出处:元《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少条失教
成语解释:谓没规矩,无教养。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0回:“好大胆的丫头!新来乍到,就恁少条失教的,大刺刺对着主子坐着。”
桃李之教
成语解释:指老师的教诲。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教无常师
成语解释: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成语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移樽就教
成语解释: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屡教不改
成语解释: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
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不吝赐教
成语解释: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
不吝惜指点教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因材施教
成语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
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宰鸡教猴
成语解释: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有教无类
成语解释:类:类别。
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