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成语(共83个)
孺子可教
成语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言传身教
成语解释: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
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杀彘教子
成语解释:彘:猪。
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三教九流
成语解释: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成语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谆谆教导
成语解释:恳切、耐心地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谆谆教诲
成语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成语出处:邓小平《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伯承同志热爱自己的同志,对干部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以进步。”
不教之教
成语解释: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九流三教
成语解释: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成语解释: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成语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
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神道设教
成语解释: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
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成语出处:《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明教不变
成语解释: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成语出处:《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反面教员
成语解释: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
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指能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成语出处: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反面教材
成语解释:消极的供教学用的资料。借指坏的典型。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教条主义
成语解释: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成语出处: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